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的主题是“七彩童年”,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小英雄雨来》《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3篇课文。课文篇幅都较长,写的都是成长的故事,都是按内容的不同,自然地将文章分成了几部分。《小英雄雨来》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机智勇敢地同敌人斗争的故事,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机智勇敢的品质。《我们家的男子汉》写了一个男孩的成长过程,刻画了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的形象。《芦花鞋》主要写冬季来临,青铜将一家人做的一百零一双芦花鞋,拿到油麻地镇上去卖,供葵花上学的事情。在一个鹅毛大雪天,青铜执意去卖鞋,几个城里人把剩下的十双鞋全买走了,最后连青铜脚上的鞋都被买走了。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 2 教学目标 小英雄雨来 我们家的男子汉 芦花鞋 口语交际 习作 1.认识39个生字,读准6个多音字,会写15个字,正确读写16个词语。 2 1 1 2 2.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掌握列小标题的方法,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1.分小组讨论“和朋友相处的秘诀”,学会根据讨论的目的,记录重要信息;分类整理小组意见,有条理地汇报。 2.学会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的方法。 1.与同学交流怎样阅读篇幅较长的文章。 语文园地 2 2.运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 3.体会运用比喻手法能表达不同的情感,再照样子写句子。 4.积累古诗。
18小英雄雨来
?教学目标
1.认识“晋、絮”等16个生字,读准“囊”等4个多音字,会写“晋、炕”等15个字,正确读写16个词语。
2.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阅读、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列出每部分的小标题。 3.了解雨来为掩护李大叔,与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1.体会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2.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给每部分加上小标题。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教学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时,指导读准字音,如“栓、枕、尸”读翘舌音,“囊”是一个多音字,在“软鼓囊囊”一词中的读音是“nāng”。教学要求会写的字时,重点指导易混字的辨析:如,“炕”与“坑”容易混淆,“栓”与“拴”容易混淆。另外,“膊”字右上部容易少写一点,“慌”字容易多写一点,写的时候要提醒学生注意部件结构。
2.阅读理解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要落实这一教学重点,就需要训练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教学时让学生三次读课文,分别提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快速地读课文”三种要求,让学生学习并掌握较快地阅读长文章的方法。
3.表达运用
抓住关键语句体会雨来的优秀品质,通过谈感受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晋、扭”等13个字,读准“囊”等4个多音字,会写“晋、炕”等15个字,正确读写16个词语。
2.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情境导入,理解课题
1.导入新课。
(1)师导入: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北部的还乡河边,有这样一位小英雄,他会游泳、爬树,偶尔有些小淘气……
(2)播放视频。(截取电影《小英雄雨来》片头中雨来游泳、爬树、迟到在教室外被抓等片段)
(3)师: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4)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 ①师:你们知道他的哪些事迹? ②生交流。
(5)课件出示雨来的相关图片。
(6)师小结: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年仅12岁的雨来手拿红缨枪,挺起小胸脯,和小伙伴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瞭望,侦察敌情。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位小英雄的故事。
2.理解题目。
(1)师板书课题:小英雄雨来。 (2)生齐读课题。 (3)理解课题。 ①师引导理解词语意思。
a.“小”是指什么?(预设:年龄小)
b.“英雄”是什么意思?(相机出示课件)它在词典中有三个义项,你认为应该选择哪个?
②生回答。(预设:第三种意思)
③师述:雨来就是课文的主人公。我们从课题可以知道课文要表现的中心就是英雄。 ④生再读课题。(读出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4)师引导: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生交流) 示例1: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
示例2: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来是一位小英雄?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视频及图片导入本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课题是为了帮助学生快速把握全文,引导学生理解“英雄”的意思,为学生快速阅读文本做铺垫。
板块二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
(1)师引导: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 ? ?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遇到难读的生字或词语多读几遍。
(3)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2.学习字词。
(1)师:我们先来读读文中的生字词,看谁掌握得好。 (2)字词教学。
①学习要求认识的字。(出示课件)
②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a.强调:“扭、囊”声母是鼻音“n”,不要读成了边音“l”;“栓、枕、尸”读翘舌音,不要读成了平舌音。
b.指导认读多音字。(出示课件) 师指名认读;生齐读。
③学习要求会写的字。(出示课件)
A.读准字音。师指名认读后要求生开火车认读,相机正音:“膊”单独读时应读“bó”,在“胳膊”一词中读“bo”;“绸、趁”读翘舌音,不要读成了平舌音。
B.识记字形。
形近字示例:炕(土炕) 栓(枪栓) 晋(晋级) 柜(柜台)
坑(泥坑) 拴(拴马) 普(普通) 拒(拒绝)
形声字识字:“胳膊”是身体的一部分,所以是月字旁。 C.书写。
a.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膊”字。(课件出示“膊”字的书写笔顺视频)
师提示:写的时候注意左窄右宽,右上部的一点不要漏写。 b.课件出示“慌”字书写笔顺,学生书空练习。 师提示:右边中间不要多写了一点。(生在田字格中练写) ④学习要求正确读写的词语。(出示课件)
a.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引导读准字音,提醒“胳膊、劫难”不要读错了。 b.生自由认读后全班齐读。 ⑤认识拟声词。
a.引导:课文中出现了许多形容声音的词语,请你赶快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吧! b.生读后交流。 c.师相机出示拟声词。
d.生自由练读后,同桌互读正音。
【设计意图】字词教学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相互交流是学生学习字词的主要方式。教师只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点拨,让学生自学字词并圈画出文中的字词,让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
板块三 快速默读,整体感知
1.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现在请大家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同桌讨论交流;全班交流。(相机课件出示课文主要内容) 2.理解每部分内容。
(1)师: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分成了六个部分。我们先要整体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再快速地阅读课文的各个部分,想想每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先自己思考,然后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2)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四人小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师相机指导。 (4)课件出示各部分内容。 3.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了课文,学会了课文的生字和词语,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了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课文比较长,课下请大家继续熟读课文,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文本,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是为了培养学
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继续深入了解故事内容,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2.快速默读课文,给课文每个部分列出一个小标题。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巩固,引出新知
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1)回顾主要内容。
①师引导:上节课咱们初读了《小英雄雨来》,谁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生交流。
(2)回顾各部分内容。
①师引导:这篇课文分成了六个部分,我们先快速默读课文,回想每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②生交流。 2.提炼小标题。
(1)师引导:这是我们上节课概括的每部分的主要内容。今天我们能不能用一句话甚至一个短语来概括这六个部分的内容呢?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二部分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
(2)师指名读。 (3)出示课件。 ?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十二岁的雨来最喜欢在河里游泳,他游泳的本领很高。→游泳本领高 ?
爸爸妈妈把雨来送到夜校念书,在夜校雨来学会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上夜校念书
(4)师指名读。(相机板书:游泳本领高上夜校念书)
(5)师引导:这是课文中用短语的形式列出的第一、二部分的小标题,把这两个小标题和我们概括的第一、二部分的主要内容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6)生交流。
示例1:主要内容和小标题都概括了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示例2:小标题的语言比主要内容更加简练。 (7)生小组合作完成第三至第六部分小标题。
①师引导:下面我们列出第三至第六部分的小标题。每个小组承担一个部分,每位同学先自己在书上列出小标题,然后在小组内讨论,组里意见统一后就把确定的小标题写在黑板上,哪组完成好了哪组就上来写,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②生拟小标题,师巡视。 ③生交流。(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第一部分:游泳本领高 第二部分:上夜校读书 第三部分:掩护李大叔 第四部分:与鬼子斗争 第五部分:河沿上的枪声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 (8)方法拓展。
①师引导:小标题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语,可以用书上的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编写。
②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第一部分:望着妈妈笑(游泳) 第二部分:爱自己的祖国(读书) 第三部分:把缸挪回原地(掩护)
第四部分:什么也没看见(斗争) 第五部分:有志不在年高(枪声)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脱险)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是第一次归纳小标题,因此教师对其要求不能太高,只要学生能按照课后习题中的例子概括每部分的内容,语句通顺即可。学生也不可能一步学到位,所以此板块提示了几种方式,希望能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板块二 深入研读,感悟英雄
1.研读重点段落,了解雨来的感人事迹,感悟雨来是小英雄。
(1)师引导:从我们概括出的小标题来看,哪部分内容最能表现雨来是小英雄呢? (2)预设:第三、四部分。
(3)师述: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这两个部分,画出最能体现雨来是小英雄的内容,体会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
(4)生快速默读重点段落,圈画重点语句。
(5)全班交流: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雨来是个小英雄?
(6)生交流谈感受,师相机评价。(重点感悟雨来的表现)
①师引导:同学们能运用已经掌握的阅读、理解课文的方法来学习,特别是很多同学都关注到了雨来面对鬼子时说的话,让我们再来读读雨来说的这几句话,感受这位小英雄的勇敢和爱国精神。(课件出示雨来的三句话)
课件出示: ? ? ?
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②师生合作朗读。(合作方式:老师提示读书语言,学生读雨来的表现) (师)鬼子抓住雨来,假装温和地问雨来看见了什么。
(生)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师)接着鬼子又是哄骗又是恐吓,再次质问雨来看见了什么。 (生)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师)雨来的回答让穷凶极恶的鬼子露出了本来面目,他们把雨来打得两眼直冒金花,鲜血从鼻子里一滴一滴地滴下来。
(生)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师)无论鬼子用什么方法,雨来始终只有一句话,这句话是什么? (生)“没看见。” ③感悟精神。
a.师引导:读到这里,你们想对雨来说些什么呢? b.生交流。(师相机板书:热爱祖国、机智勇敢)
c.师小结:看来通过对第三、四部分的细读,我们已经深深地被雨来的英雄行为感动了。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次齐读课题。
d.生齐读课题:小英雄雨来。 2.理解六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
(1)师引导:课文正是通过雨来掩护李大叔,并勇敢地与鬼子斗争这两个部分的内容来表现他的机智、勇敢、爱国。你认为其他几个部分与全文又有什么关系呢?
(2)示例:第一部分介绍了雨来游泳本领特别高,为后文他能从鬼子的枪口下巧妙逃脱做了铺垫。
(3)师:看来同学们清楚地了解了六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从全文来看哪些部分是重点内容呢?
(4)师根据生回答标出重点部分。(板书时,在第三、四部分前画“★”)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句子进行讨论,可以帮助或引导学生感悟语境的巧妙,理解课文的内容,更深刻地理解“小英雄”的品质。
板块三 提炼精彩,引领细读
1.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1)师引导:由于时间的关系,《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还有很多精彩之处,我们没来得及细细地欣赏和品味,比如……(生交流)
(2)课件出示环境描写的语段。
①师引导:课文中多次写到还乡河的景色,找出来读一读,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②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 ③生交流。(相机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
a.师指导:这一自然段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也为我们勾画出芦花村的美丽景色,点明雨来的家乡美,为后来雨来的脱险埋下伏笔。
b.指导朗读。师范读,然后指名读;全班齐读。 ④课件出示第五部分的景色描写。
a.师指导:这里写太阳落下去以后,芦花村依然是那么美,勤劳善良的村民们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生活着,人们多么希望雨来这个好孩子仍活着。这里的景物描写主要烘托了人们的心情。
b.师指导朗读。(读出人们心中的悲痛)女生齐读。 ⑤课件出示第六部分环境描写的内容。
a.师指导:这一句看似写景,实际上是在写人们的心情,人们多么盼望雨来会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呀!连河水都在静静地等待着,草窝里的虫子都在呼喊着雨来。
b.师指导朗读。(读出人们心中的期盼)全班齐读。 2.体会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1)师引导:除了精彩的环境描写之外,课文中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也值得品味。 (2)课件出示:形象的比喻。 (3)引导生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①师引导:谁能很快找到课文中那些含有形象比喻的句子? ②生交流。(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 ?
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 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③师指名读。
④师引导体会写法: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示例:雨来的灵活,鬼子的凶狠)
3.体会描写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句子。 (1)课件出示人物描写的句子。 (2)师指名读。
(3)师引导:从这样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生交流。(示例:鬼子的凶残,雨来的机灵) 4.课堂总结。
师:《小英雄雨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小英雄雨来也成了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几十年来,《小英雄雨来》一直被选入全国的语文课本,老师小时候读过,你们也正在读。像这样的不朽之作,老师建议大家课下再细读,全面地汲取营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景物描写及人物描写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课文语言的美妙,从而走向读写结合的最佳境界。这样在课堂教学中以点带面,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内容浅显,可读性强。教学时主要结合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文章的能力。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文章的能力。
课文篇幅较长,为了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需要有较快的阅读速度。教师教学时分别提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快速地读课文”三种要求,让学生学习并掌握较快地阅读文章的能力。
2.培养合作意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时,着重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读书方法,围绕课文重难点,抓住“为什么称雨
来是小英雄”这一主要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采用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等形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让学生有了充分交流的机会,使他们了解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3.渗透对话意识,彰显个性体验。
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课文所讲述的内容和学生现在的生活有巨大差异。如何弱化这一差异?类文链接这就需要教师教学时通过引导学生与课文对话,与老师对话,与同学对话,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以交流,并在交流中不断升华,从而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
18 小英雄雨来(节选)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体会本课中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和丰富的词语。 2.练习给课文各段加小标题,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机智勇敢地跟敌人作斗争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机智勇敢地跟敌人作斗争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情导入
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运用自己的才智和勇敢与敌人斗智斗勇。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教师检查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情况: (1)这篇课文说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2)当时在芦花村发生了什么事? (3)雨来有什么英雄事迹? 三、学习字词
1.自学字词。勾画生字词,根据上下文理解词义。
2.巩固字词。用生字卡片抽读。 四、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 1.读读芦花村的景色。
(1)出示句子:“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 )芦苇上( )盖了( )白雪。风一吹,( )苇絮( )飞起来,( )小房屋都罩在( )芦花里。”
(2)学生先读句子的主要成分,然后逐句地把附加成分放进去读,再连起来读,说说怎样写比较好,同时体会芦花村景色的优美。
2.雨来的游泳本领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让学生回答雨来的几种游泳方式。 3.指导朗读:“往河沿跑!往河沿跑!”这句话应该怎样读?为什么? 4.讨论这部分的大意和小标题。 (1)分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2)教师明确。(大意:开头写芦花村的景色,着重写雨来游泳的本领高。小标题:“雨来游泳本领高”。)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提问:夜校的学习条件怎么样?雨来在夜校里受到什么教育?
2.指导朗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3.讨论大意和小标题。 (1)学生交流,指名回答。
(2)教师明确。(大意: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小标题:“雨来上夜校。”)
(三)学习第三部分。
1.提问:这部分主要说了几层意思?(两层意思:第一层从“有一天”至“只从街上传来一两声狗叫”,主要写鬼子开始扫荡了;第二层从“第二天”至这段结束,主要写雨来为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被鬼子捆绑起来了。)
2.指导朗读第二层。
重点朗读:“他抬头一看,是李大叔。”“咦!这是什么时候挖的洞呢?”“把缸搬回原地方。你就快到别的院里去,对谁也不许说。”
3.讨论大意和小标题。 (1)全班交流,指名回答。
(2)教师明确。(大意:雨来为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被鬼子捆绑起来了。小标题:“雨来掩护李大叔”。)
(四)重点学习第四部分。
1.讨论:鬼子对雨来使用了哪些卑劣手段?(板书:哄骗 利诱 威胁 毒打) 2.课文中哪些词句把鬼子哄骗、利诱、威胁、毒打雨来时的丑态形象地勾勒出来了?(板书:露出满口金牙……鬼脸 糖 金戒指 抽出刀……劈 扭 拉 打 揪 拧 抓)
3.哪些词句可以体现雨来在鬼子面前表现得坚强不屈?(“雨来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没看见!”)
4.提问: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能表现得这样勇敢顽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5.齐读第四部分,概括大意和小标题。(大意:雨来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小标题:“雨来坚强不屈”。)
【作业布置】
读课文,说说雨来怎样掩护交通员李大叔,雨来在鬼子面前表现得怎样坚强不屈。
第2课时 一、检查复习
1.用生字卡片复习生字新词(读音、解词)。
2.说说雨来怎样掩护李大叔,雨来在鬼子面前表现得怎样坚强不屈。 二、深入理解
(一)指名读第五部分。
1.提问: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芦花村的人们对雨来的死感到惋惜和悲痛。) 2.课文是怎样来写的?(先写了景色,以景抒情;再写芦花村的老人和孩子们对雨来的赞叹和惋惜。)
3.齐读第五部分,加小标题。(小标题:“雨来死得可惜。”) (二)阅读第六部分。
1.这部分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雨来不仅勇敢,而且非常机智? 2.雨来没有死的原因一节,为什么放在最后?
3.概括大意,并加小标题。(大意:雨来靠游泳脱险。小标题:“雨来没有死!”) 三、阅读全文
1.找出文章的重点部分。(第四部分。)
2.分析围绕中心写一、二、三、五、六部分的作用。(第一部分写雨来本领高,所以后来能英勇脱险,机智对敌;第二部分写雨来上夜校,懂得热爱祖国的道理,
所以能坚持对敌斗争;第三部分写雨来掩护李大叔,因为雨来热爱祖国,所以能爱护革命干部;第五部分写老乡们哀悼雨来,从侧面表现雨来是个小英雄;第六部分写雨来没有死,是他机智勇敢的结果。课文的中心思想是借雨来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的故事,讲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 四、练习复述
1.雨来是个十二岁的小孩,为什么说他是个小英雄呢?请大家简要地讲讲《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要讲清时间、地点、人物、情节——事情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
2.每个人轻声练习复述。指名上台复述。大家评议。
【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小英雄雨来
鬼 子 雨 来
露出满口金牙……鬼脸 (哄骗) “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糖 金戒指 (利诱) 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 抽出刀……劈 (威胁) “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扭 拉 打 揪 拧 抓 (毒打) “没看见!”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内容较长,但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课文的各部分都是紧紧地围绕主要人物雨来的斗争事迹展开描述的,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教学时,要着重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读书方法,围绕课文重点、难点,抓住主要人物,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