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步骤) 1. 创办经济特区 (1)过程(史实):
①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第一批经济特区。 ②1988年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2)特点:
①国家给予特区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②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③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 ④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 (3)意义:
①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对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②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从1984年开始,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4.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1988年开始在沿海和内地开放城市划定一定区域建立。 5.开发和开放浦东
(1)决策时间:1990年。 (2)目的:
①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②带动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3)意义:
①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 ②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6.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加入,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标志。
【温馨提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特殊的经济政策,特别行政区的“特”主要表现在特殊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问题导思】
1.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的地域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
答案:特点:集中在东南沿海(福建和广东)。原因:这四个地方在地理、人文条件方面具有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优势,毗邻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历史上海外交往、贸易的传统,交通便利;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以依托,海外华侨、外籍华人众多。
?预习检测
1.下列关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 A.以引进外资为主 B.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C.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 D.以加工出口产品为主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形成时间 21世纪初。 2.体系构成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3.主要特点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问题导思】
2.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格局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答案:全方位指的是对外开放面向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多层次指的是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沿边城市以及内陆地区等实行不同程度的开放。宽领域指的是我国不仅在经济领域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对外开放。
?预习检测 2.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下列关于其形成过程,表述正确的是(A)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 B.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经济特区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基础达标
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逐步形成的,其突破口是(A) A.设立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下列省市区对外开放的先后顺序是(B) A.天津——珠海——上海——海南
B.深圳——上海——海南——上海浦东新区 C.珠海——上海——上海浦东新区——海南 D.深圳——海南——上海——上海浦东新区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结合所学可知:1980年开放深圳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上海,1988年开放海南,1990年决定开发开放浦东新区,故选B项。
3.20世纪90年代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开发开放(A) A.上海浦东 B.大连、青岛 C.深圳、珠海 D.海南岛
4.1984年邓小平讲到:“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与此相关的重大决策是(A)
A.设立沿海开放城市 B.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C.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解析:注意关注此题的时间是1984年,设立沿海开放城市是1984年,故A项正确。
5.由下图可知(B)
A.浦东新区优先发展农业
B.浦东新区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
C.浦东新区已经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 D.浦东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图例及“投资结构图”可知,浦东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到了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上,第一产业即农业的投资很少,A项错误;C、D两项无法从图中直接得出结论。
6.目前我国实行的招商引资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华进行的资本输出的主要不同点是(B)
A.性质不同 B.目的不同 C.利息不同 D. 数额不同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结合所学可知近代资本输出的目的是攫取利益,当今招商引资则是利用外资发展经济的一种措施。目的和性质的不同是关键,而目的又决定了性质,是最主要因素。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春天的故事》 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局部)
材料三 近代以来,中国曾错失了很多历史机遇,但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国却踏着历史的节奏,一步也没有落空,逐渐融入世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经济全球化与现代中国》 (1)“画了一个圈”指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分别是哪些城市?目前,最大的经济特区是哪个?
(2)从工业布局的因素考虑,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二,指出广东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逐步形成的?
(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是怎样踏着“节奏”逐渐融入世界的,并分析其原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