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主题在知识方面只需描述神经系统组成,而落实到“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一节,则只需“描述大脑皮层的形态,说明大脑皮层的基本功能,说明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
依据新课标理念,学生的知识学习应下保“基本要求”,上据“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我校学生普遍阅读面较广,比较好学,对大脑诸多未解之谜兴趣浓厚,他们不但想“知其然”,更想“知其所以然”。因此,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描述大脑皮层的形态,说明大脑皮层的基本功能,说明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初步了解大脑是怎样工作的,大脑的潜能和记忆。
2.能力:尝试解剖脑;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自主获得对大脑功能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探究,训练合作能力;通过脑功能探讨和相互质疑,提升自信品质和自我开发潜力的信心。
教学重点:教师要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情境让学生认识脑的结构特点,有充足的时间观察、分析实例,归纳大脑皮层的功能特点。
教学难点:内化大脑皮层的功能区域活动特点。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为北师大版义务教育《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一节第六课时,是“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的最后一节,对“神经调节”学习具有总结和深化作用,对学生正确理解生物圈中的人的地位和作用,正确理解生命活动的协调性、统一性起着决定性影响。本节教材提供的文字简洁,图片直观,内容层次不高,是适合新课标基本要求的课程资源,学生阅读时比较容易区分重点,抓住核心。 〖设计思路〗
1.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教学是一种课程开发,是基于教材而又不局限于教材的体验和交流。在这种体验和交流中,我力求让学生在能力和情感方面得到满足,教学设计既重知识内化,又突出学生主体性。 2.教学策略:
广泛征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热点、疑点,选择建构主义框架下的“5E”教学模式,促进
1
学生对生物科学概念的理解和知识的建构。 3.具体教学方法:
在具体方法上,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筛选学生最想解决的问题,指导、督促学生分组查寻自己需要的信息,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展示支持观点的材料,阐明看法,师生、同学互相质疑。 4.学法设计:
学法方面则采用预习、自主质疑法,鼓励合作探究,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资料和证据。提供展示探究成果的平台,强化学生展示过程中的生―生质疑、师―生质疑,以促使学生内化知识。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下发下一节课活动评价表。
2.提出预习要求,布置任务:小组讨论,收集本小组最想知道的问题,分工收集能解决问题的资料,有条件的可制成多媒体演示。 (二)课堂教学:
师:大家看的书比老师的多,我想请教大家一个问题:地球上最神秘的地方在哪儿? 生:金字塔、秦始皇墓等,那里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生:百慕大三角,很多飞机、船只到这里就神秘失踪。
师:可我想问了,你知道不少,而且还能根据老师的问题,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你这些活动主要依赖身体的哪一个结构?它又是怎么让你完成这些活动的? 生:这应该是由大脑完成的。但怎样完成我就不清楚了。
师:所以,地球上还有一个最神秘的地方,这就是我们的大脑!美国科学家曾花了10年时间潜心研究脑,至今也是刚揭开脑科学的研究序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秘这人体的“黑匣子”。“黑匣子”中的秘密实在太多,老师根据大家提出的问题,整理成了四个小主题(多媒体展示):大脑的结构怎样?功能上人脑与动物大脑有何明显区别?人脑怎样记忆?大脑潜能如何?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第一个小主题。
进入小主题1:掀起你的盖头来,让我看看你的脸――观察、解剖猪脑。
多媒体展示操作方法和观察要点。学生活动,老师巡视指导。下面是学生与老师的自由交流:
生:老师,这就是猪脑呀?猪头那么大,脑才这么一点点,不可思议!
2
生:老师,人脑不会也那么一点点吧?
生:哪可能!人脑那么发达,我看过书,爱因斯坦的脑有1200多克,1千克多呢! 生:脑子越大越聪明!
生:哪里!爱因斯坦的脑就没有普通人的重,普通人的脑好像是1400克吧。 生:这个问题怎么解释?
师:大家解释不了的先记下,等会实验结束了,我们一起讨论,好吗? 生:老师,脑有层膜包着,这是不是脑膜炎发生的地方? 师:你们估计呢? 生:应该是吧。
生:这膜好韧,是什么东西构成的呀? 生:是不是结缔组织? 师:真不错!
生:哇,这脑好像豆腐,好软呀!
生:它的表面还蛮像核桃的,这是沟,这是回。 生:哎,快看!这就是灰质,这是白质。 生:灰质、白质是怎么形成的呢?
生:灰质是细胞体构成的,白质是神经纤维构成的。 生:糊里糊涂的,今天总算对上号了。 生:老师,记忆在哪里发生?
师:白宇明他们组查了资料,等一会我们听听他们的看法,好吗? 生:好的。 实验结束。
师:看完猪脑,我想请大家谈谈收获。
生:大脑由两个半球构成,外面有膜包着。大脑表层是灰质,内部是白质,表面像核桃一样,有沟和回。
生:大脑皮层上有不同的功能区域,比如运动中枢、听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等等。
师:这些中枢我们看得到吗? 生:看不到。
3
师:好,秦子晰小组专门探讨了这个问题,下面我们请这小组的代表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进入小主题2:功能上人脑与动物大脑有何明显区别?
秦:功能区是科学家们进行实验发现的。下面我给大家看看我们收集的一个录像。 播科学家研究人听音乐时大脑皮层活动录像, 材料很好。 秦:大家看完后有什么启发?
生:听音乐时大脑皮层某些地方很活跃,说明大脑皮层确实是分区域的。
秦:科学家用动物、用人做实验,发现了很多功能区。(展示人的大脑录像,讲述左、右两个脑半球功能区的差异,和运动、感觉中枢控制身体对侧的实例。)下面我们再辨认一下人脑的主要功能区。
多媒体展示人脑图片,辨认主要功能区。
秦:科学家还发现,动物和人的大脑相比,人脑要发达得多,这是我们收集到的各种动物和人大脑的图片(多媒体展示),大家发现了什么? 生:人的大脑要大得多,沟和回也更多更深。 秦:并且人的大脑有语言中枢,而动物没有。 生:不对,动物也有语言呀。 生:鹦鹉还会学人说话呢! 秦:鹦鹉学舌,它不理解意思。
生:但动物之间是可以通过它们的语言沟通的呀!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呀。 师:好,我们小秦老师遭受围攻了,看我们哪些同学有办法解围?
师:看来还真遇上麻烦了。老师举个例大家分析一下。上节课李茜给我们介绍了她家的训狗经,她家的小狗刚买回时,大家给它起名“爱爱”,开始呼它唤它,它并不理睬,而多次叫它,并且给它小恩小惠后,只要你唤它,它就会黏糊糊地缠着你。如果开始不叫它“爱爱”,给它起名“臭臭”“傻瓜蛋”什么的,它是不是就愁眉苦脸的啦? 生:不会。 师:为什么?
生:它不懂名字的意思。
师:唤它名字时,小狗感受到的是什么? 生:是声音,是通过听觉中枢感受声音刺激。
师:对,小狗感受的是声音的频率。如果是你,你会怎样?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