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劝学》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必修上册(统编)】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2 12:25:5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劝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荀子其人及《荀子》;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

3.培养学生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

4. 通过荀子的劝学,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和良好的品德。

教学重点

1.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

2.注重本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注意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比喻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

学情分析

基础版第五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散文欣赏,学生通过初中对文言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对这一类散文已并不陌生。本课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这些论证方法对学生学习写议论文有很大的帮助。

学法指导

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结合注解理解文意,把握全文的内容,并注意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

诵读法、串讲法、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作者、作品简介,释题。 2.正音,找出通假字。

3.结合议论文的三要素,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并让学生找出文中采用了论证方法。

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

课时重难点

梳理文章结构思路,学习论证方法。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是否总有些困惑?整天冥思苦想,埋头看书,但是效果不佳;上课真的是认真听讲了,也觉得听懂了,但是一做题就不会了;认真努力地学习了,付出了,可考试总是成绩平平。也曾是雄心勃勃,但面对现实中的自己又总是有些无奈。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说的是任何渊博的知识、精深的学问,无不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这与荀子《劝学》中的一些观点不谋而合。今天,让我们走进荀子,走进他的《劝学》,希望这位睿智的思想家、教育家,能帮助我们走出困惑,给我们指明一条前行的路。

二、学生朗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 1.整体感知课文

(1)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2)学习的意义:提高和改变自己。 (3)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

(4)学习的方法态度:积累、坚持、专一。 2.有关《荀子》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后为楚兰陵令。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

3.题解

《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4.正音

(学生根据导学案中的字音,上讲台写出答案)

木直中(zhòng)绳 輮(róu)以为轮 虽有(yòu )槁(g?o)暴(pù) 金就砺(lì)则利 参省(sān)(xǐng) 知(zhì)明而行无过

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

须臾(xū)(yú ) 跂( qì ) 彰(zhāng) 舆(yú)马 生(xìng)非异 跬( kuǐ)步 骐骥(qí)(jì) 驽马(nú ) 锲(qiè)而不舍 朽木不折(zhé) 镂(lòu) 螯(áo) 蛇鳝(shàn) (五)找出通假字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智慧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有”通“又” 再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通“煣”,使弯曲

三、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并结合议论文的三要素,剖析文章结构 。 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论据: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完善自己) 学习的作用(拓展自己)

论证: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注重积累,贵在坚持,用心专一) 四、根据文章结构,把握文章的论证方法 明确: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第一段:论证了学习的意义。从论证方法来看,属于比喻论证。 第二段:是用比喻的论证方法论述学习的作用。

第三段: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且中心论点一直贯穿其中。 四、课堂小结

本文论点鲜明,论证层次清晰,正反两个方面比喻的论证方法灵活生动,结构非常明了。另外本文的语句整散结合,语势铿锵有力,逻辑严密,雄辩而富有说服力。

五、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注释,做相关练习,并对文中的文言知识进行归纳(文言实词,虚词,古今异义字,特殊文言句式)

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

《劝学》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必修上册(统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j69d71lg61xkfw968ko77t6k14pna01b3f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