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对我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及分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19:26:2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参加各种辅导班或请家教进行辅导。这样基本上挤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使得学生根本没时间去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3.2.2 运动的氛围。家长、老师和同学在行动和意识上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

调查显示,经常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家长、老师的支持率、同学的影响率占74.35%,说明师长的支持、周围爱好体育同学的影响也很重要。因此,如果拥有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就能够感染每个学生,使他们自觉地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中去;同时学生积极主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又能够活跃整个校园体育运动的氛围。

3.2.3 职能部门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是影响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又一因素。

目前,国内的应试教育迫使各学校过分重视升学率,因此,学校过度重视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轻视甚至忽略了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同时,教务部门对课外体育活动没有规范、完善的管理和考核评估制度,是制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又一因素。除课间操列入了日常的作息制度外,其他形式的活动基本上是缺乏引导、疏于管理,这样势必会导致学生的自主活动处于盲目的状态。

3.2.4 体育场地、器材缺乏,体育经费不足,是制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因素之一。

体育场地设施是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保证,体育场

地、器材的不足及场地器材的质量较劣,都直接影响课外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3.2.5 缺乏教师的组织指导、教师的责任心不强、缺乏应有的工作热情、不能因人施教,也是制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因素之一。另外,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差、不懂活动方法、怕吃苦、怕累等也是制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因素之一。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我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符合中学阶段学生以校园生活为主、追求兴趣爱好发展、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特点。这说明学生能充分认识到课外体育活动对他们身心健康发展、道德情操和思想素养的培养、文化课的学习都是有促进作用的,表明学生有着积极向上的态度。但还有一部分学生为了通过体育考试而去锻炼。

4.1.2 男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频率明显高于女生,但仍有31.11%的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少于两次,远远少于每周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的要求。女生所表现出的问题更为明显,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4.1.3 学生在选择体育活动的项目上,男生以对抗性较强为主,女生则选择羽毛球、跑步等对抗性较弱、有利于健美体

形的项目为主。

4.1.4 学习紧张、课业繁重、升学压力大,体育场地、器材缺乏,运动氛围等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影响极大。 4.2 建 议

4.2.1 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力争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通过重新审视课外体育活动的作用、意义,重新对课外体育活动进行功能定位。 4.2.2 课外体育活动应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目的,从而提高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而不是为了通过体育考试而去锻炼。

4.2.3 增加对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充分合理利用学校体育设施,加强场地管理,缓解由于体育设施条件受限而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4.2.4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明确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保证课外体育活动的落实,使学校体育工作更加规范,从而推动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

4.2.5 加大课外体育活动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运动健身氛围,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持久地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形成全民健身的氛围。 4.2.6 通过家长学校、社区共建等方式,构架体育锻炼三维框架,把校外自我锻炼、家庭体育锻炼、社区体育夏(冬)令营作为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延伸和补充,真正做到“每天锻炼

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责任编辑:林秀春)

对我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及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jbq33m8s39pugm7qnnb9acj39qpyw00elf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