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教育资源
3.如图为生态系统成分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的各成分之间均可以传递信息
B.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可以调整种间关系 C.无机环境发出的信息种类只能是物理信息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
解析:选C。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每种成分均能发出信息,也能接受信息,所以说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间均能进行。信息传递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调整种间关系。无机环境发出的信息可以是物理信息,也可以是一些营养物质发出的化学信息,所以C错误。
4.(2016·江西南昌一模)某水库存在一条由甲、乙、丙三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如图表示三种生物在水库中不同深度的分布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一起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甲的光合作用能推动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C.影响甲分布的物理信息主要来源于无机环境 D.丙与乙之间的个体数量比值就是能量传递效率
解析:选C。群落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中所有生物的集合,该水库中的甲乙丙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A错误;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能量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甲是生产者,影响其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光照,C正确;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并不是个体数量的比值,D错误。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生用书P253]
1.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
(1)结构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一般相关K12学习教育资源
K12学习教育资源
种群数量呈现周期性变化,可用右图曲线表示。
(2)功能的相对稳定:生物群落能量的输入量与输出量保持相对平衡,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
(3)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决定决定决定
生物多样性――→营养结构复杂程度――→自我调节能力大小――→稳定性强弱。 2.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机制 (1)负反馈调节
①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②作用结果:使生态系统达到并保持平衡和稳态。 ③示例: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 如图所示:
④意义: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2)正反馈调节
①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②作用结果: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
③示例:如图所示,若一个湖泊受到了污染,鱼类的数量就会因为死亡而减少,鱼体死亡腐烂后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鱼类死亡。因此,由于正反馈的作用,污染会越来越严重,鱼类的死亡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3.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 区别 实质 核心 抵抗力稳定性 保持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恢复力稳定性 恢复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联系 (1)一般呈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差,反之亦然; (2)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如图所示: K12学习教育资源
K12学习教育资源
(2016·南京市统考)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
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 B.甲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 C.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物种产生 D.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初生演替过程
[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一般恢复力稳定性弱;新物种产生需经历漫长的时间;乙生态系统在S点生物群落基本消失,S点以后又出现新的种群,属于次生演替,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答案] A
1.通过曲线图辨析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
[图形解读]
(1)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
(2)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偏离的大小可以作为抵抗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偏离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弱,反之,抵抗力稳定性强。
(3)x可以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x越大,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反之,恢复力稳定性强。
(4)TS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可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这一面积越大,即x与y越大,则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
2.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大小的判断
K12学习教育资源
K12学习教育资源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调节机制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多时食虫鸟也会增多,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自我调节能力强的生态系统,其稳定性也高
D.当外界干扰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将会减弱
解析:选C。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强,而恢复力稳定性越弱,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2.(2016·杭州模拟)某池塘演变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随之大量繁殖,导致藻类数量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因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负反馈调节 B.早期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正反馈调节 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调节 D.早期、后期均属于正反馈调节
解析:选B。负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题干中所述的早期符合负反馈调节的机制。正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促进或加强最初所发生的变化,题干中所述的后期属于正反馈调节。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分析
3.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 )
A.由于乱砍滥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 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C.乡村有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边洗东西,可池水依然清澈如故
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大型肉食动物被破坏后,生态系统的各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为原来的状态
解析:选D。恢复力稳定性是指遭到破坏,恢复原状。A项是系统遭到破坏后所产生的结果;B、C项属于抵抗力稳定性的表现;D项为恢复力稳定性的表现。
4.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
K12学习教育资源
K12学习教育资源
A.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 B.a为恢复力稳定性,b为抵抗力稳定性 C.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呈反比 D.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反比 答案:B
易错点1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判断 [点拨] 某一生态系统在彻底破坏之前,受到外界干扰,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恢复的过程,应视为抵抗力稳定性,如河流轻度污染的净化;若遭到彻底破坏,则其恢复过程应为恢复力稳定性,如火灾后草原的恢复等。
易错点2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并不都是呈 负相关
[点拨] 在某些特殊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
, [学生用书P254])
[核心体系构建]
[填充] ①双向 ②行为信息 ③恢复力稳定性 ④自我调节能力
[规范答题必备]
K12学习教育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