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2020学年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江南实验学校八年级(上)开学语文试卷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11:09:4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1. 表格中的句子是对不同名著的评论,请分别为下面的名著选择正确的一项 名著 《红星照耀中国》 ______ 《寂静的春天》 ______ 《昆虫记》 ______ A.如果没有这本书,环境运动会被延误很长时间,或者现在还没有开评论 始。 B.它在全世界有亿万读者,它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书。 C.哲学者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写 12. 同学们读了《红星照耀中国》《长征》,感受到坚定的信仰是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仿照示例,再另写一句话。

示例:当国名党举起屠刀屠杀共产党的时候,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是信仰的力量让他们前仆后继。

八、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40.0分)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老师和一个学生在田间小道上散步,突然看到地上有双鞋,估计是附件一个农夫的。学生对老师说:“我们把鞋藏起来,躲到树丛后面,看看他找不到鞋子的感受怎么样?”

老师摇摇头;“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你可以通过帮助他给自己带来更多快乐。你在每只鞋子里放上一枚硬币,然后躲起来观察他的反应。”学生照做了,随后他们躲进了旁边的树丛。

没多久,一个农夫来到这里,把鞋往脚上套去。突然,他脱下鞋弯下腰,从里面摸出了一枚硬币,脸上一下子充满了惊讶和欣喜。他又继续去摸另一只鞋,又发现了一枚硬币。这时,老师和学生看见他激动地仰望蓝天,大声地表达着自己的感激真情,话语中谈到了生病无助的妻子、没有东西吃的孩子…

学生被这个场景深深感动了,他的眼中充满了泪花。这时教授问:“你是不是觉得这比恶作剧更有趣呢?”

学生说:“我感觉到了以前从不曾懂得的一句话--给予比接受更快乐!” 请以“给予比接受更快乐”为题,写一篇600至800字的文章。可以续写自己的经历和见闻;可以发挥想象,创作故事:也可以对这个话题发表见解。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抄袭、套作,不出现真实校名和师生姓名。

第5页,共12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ABD.正确;

C.有误,诗句表现出来的是春天的勃勃生机,和思乡无关。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内外古诗文的理解能力。

鉴赏诗歌,要注意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歌的内容进行鉴赏,不可仅仅理解字面意思。 2.【答案】B

【解析】ACD.正确。

B.有误,《哈利?波特》是魔幻文学作品,而非科幻小说。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丰富的民族,例如节气歌、传统节日、经典文学、中华礼仪等都是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

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3.【答案】C

【解析】ABD.正确;

C.有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中“宜”为应该、应当之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虚词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

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4.【答案】【小题1】朔气传金柝 【小题2】独怆然而涕下 【小题3】草树知春不久归 【小题4】濯清涟而不妖 【小题5】惟吾德馨

【解析】答案:

(1)朔气传金柝(注意“柝”的写法); (2)独怆然而涕下(注意“怆”的写法); (3)草树知春不久归;

(4)濯清涟而不妖(注意“濯”的写法); (5)惟吾德馨(注意“馨”的写法);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第6页,共12页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5.【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通读全文,注意对人物和事件的把握,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或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几部分,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本小说开端是女儿养了一只猫,发展是因女儿上学,提议把猫养在乡下母亲家,高潮是得知是女儿故意这样做的,为的是能顺理成章地多去看奶奶,结局是“我”既欣慰又惭愧。可将这些内容串连作答。

(2)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第①题中“突然”是忽然的意思,联系下文“你说,我这个办法好不好,我感觉奶奶都年轻很多了呢”的内容,可见,“突然”是女儿故意为之,其实心里早有打算,表现了她为多看望奶奶使用了小聪明,可见她乖巧懂事。第②题“只好”是很勉强、迫不得已的意思,表现了周强很少去看望母亲,对母亲疏于关爱,侧面表现了女儿的懂事。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此题可考虑其对文章其它情节安排或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母亲不愿意到城里生活,为下文周强和女儿看望母亲的情节作铺垫;母亲不去城里住,从心理上分析,应该也有不给晚辈添麻烦的考虑,相比之下,周强对母亲的考虑、关爱较少。

(4)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理解语句要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进行。“你说,我这个办法好不好,我感觉奶奶都年轻很多了呢”,女儿的懂事让他感到欣慰。想到自己原来“每年回去,春节、五一、十一,不过三四次”,对母亲关爱很少,让他惭愧。 答案:

(1)11岁的女儿从同学那里要了一只小花猫,“我”提议将猫养在乡下母亲家,后来得知是女儿故意要将猫养在奶奶家,这样就能顺理成章地完成多去看看奶奶的心愿。 (2)①“突然”写出了女儿其实心里早就有盘算,与下文女儿打电话的情节埋下伏笔,体现了女儿的乖巧懂事。

②“只好”一词可见周强很少去乡下看望母亲,引出下文周强带着女儿去看望母亲的情节,体现了周强平时忙于工作,疏忽了对母亲的关爱,也体现了周强女儿的懂事。 (3)为下文周强与女儿去乡下看望母亲的情节做了铺垫,体现了老人善解人意,为儿子孙女小辈着想的思想感情,同样衬托了周强对母亲的关爱甚少。 (4)周强的“欣慰”是指女儿懂得照顾老人,赡养老人;“惭愧”是指女儿给自己“上了一课”,让他明白了平时忙于工作,太少关心自己的母亲了,因此而感到惭愧。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本文写11岁的女儿从同学那里要了一只小花猫,“我”提议将猫养在乡下母亲家,后来得知是女儿故意要将猫养在奶奶家,这样就能顺理成章地完成多去看看奶奶的心愿。

理解语句的途径:

1.通过注释疏导理解句意;

2.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意; 3.借助句法知识理解句意; 4.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5.准确把握语句的感情因素;

6.根据文章本身所提供的信息对文章做出分析; 7.联系文章写作背景及写作意图把握文章主旨; 8.从文章整体内容出发。

第7页,共12页

6.【答案】【小题1】(1)标题的格式一般为谁的什么事。从新闻中的“良渚古城遗址

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可拟写标题为:良渚古城遗址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本根据材料二中的“良渚古城遗址在空间形制上展现出的向心式三重结构--宫殿区、内城、外城,成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进行谁会等级‘秩序’建设、凸显权力中心象征的典型手法,揭示出长江流域早期国家的城市文明所创造的‘藏礼于器’方面展现出世界同期罕见的科技水平,展现了5000年前中华文明、乃至东亚地区史前稻作文明发展的极高成就,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堪称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可提炼作答。 (3)细读材料三,根据第一段可概括为:加强制度建设。根据第二段可概括为:采用高科技手段。根据第三段可概括为:建设遗址外围水利系统。

(4)提出建议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作答本题时,所提建议应有可行性和针对性。可提出建议:在社区内开展文化传承活动。 答案:

(1)良渚古城遗址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①良渚古城遗址向心是三重结构,成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进行社会等级“秩序“建设的典型手法,揭示出长江流域早期国家的城市文明所创造的“藏礼于器”的规划特征。

②在工程选址、规模、设计与建造技术高成就,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堪称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

(3)①加强制度建设 ②用高科技手段 ③建设水利系统。

(4)在社区开展文化传承活动。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这三则材料分别介绍了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遗址在古代城市规划中的地位,我国对良渚古城遗址的一些保护措施。第一题考查拟写标题。第二题考查筛选信息。第三题考查材料探究。第四题考查提出建议。

拟写新闻标题时,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就在导语中筛选相关的信息,因为导语是对新闻主体事件的高度概括;没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应在主体部分筛选相关的信息。 7.【答案】【小题1】歌 【小题2】花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咏风(虞世南)太宗的第四子李泰,封为魏王,他作了一首咏风的诗,请陪同的大臣也作一首,所以题作“应魏王教”。风本无形,诗人通过“舞”、“歌”、“枝”、“花”在风吹动下各种动态的描写,使人看见、听到、闻到,生动形象。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鉴赏。结合题干要求,从修辞的角度任选“剪”“催”二字中的一个进行赏析即可。“剪”字是指剪断,什么东西有剪的功能呢?很明显是剪刀,结合诗歌的内容可知这里是把风比作了剪刀,故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风能像剪刀一样把叶子剪落,由此看出风的迅疾。“催”是催促的意思,只有人才会有催促的行为,这里用来形容风,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歌的意思是风催促花赶紧开放,那么言下之意就是风能使万物生长,促发生机。据此再结合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即可。

第8页,共12页

2019-2020学年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江南实验学校八年级(上)开学语文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jk25350fz3jk4h7sglc72h8v7sa9700vg5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