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6
(4)如图7在手动方式下,再用该把刀去平工件端面,平完端面后,沿X正方向退出来,Z方向不动,停主轴,测量工件原点到工件端面的距离Lz。
图7
(5)同(3)一样。按“OFS/SET”键,进入“形状”补偿设定界面,将光标移到与刀位号相对应的位置后,输入“Lz”,按操作面板上的“刀具测量”,再按显示器下面的软键“测量”,在对应的刀补位上生成准确的刀补值。
(6)当前刀具对刀完毕好,换程序中需要用到的其他刀具,重复(1)到(5)过程,生成相应的刀补。
5
加工中心对刀
对刀的实质是确定程序原点在机床坐标系中的位置。对刀存在误差,对刀误差在某种程度内是允许产生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却可以尽量减少。
对刀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加工精度,因此,对刀方法一定要与零件加工精度要求相适应。当零件加工精度要求过高时可采用千分表。对刀时一般以机床主轴轴线与断面的交点为刀位点,即假设基准刀的刀长为0,其他刀的长度就是其刀补值,故无论采用哪种刀具对刀,结果都是机床主轴轴线与端面的交点与对刀点重合,利用机床的坐标显示确定对刀点在机床坐标系中的位置,从而确定工件坐标系在机床坐标系内的位置。再利用对刀仪确定其他刀的长度,就解决了工件坐标系确定问题和多刀加工时的刀补确定问题。
2 .对刀方法
在数控加工中,对刀的基本方法有试切法、对刀仪对刀和自动对刀等。本文以数控铣床为例,介绍几种常用的对刀方法。 2. 1 试切对刀法
这种方法简单方便,但会在工件表面留下切削痕迹,且对刀精度较低。如图1 所示,以对刀点在工件表面中心位置为例采用双边对刀方式。
6
图1
1) 将工件通过夹具装在工作台上,装夹时,工件的四个侧面都应留出对刀的位置。
2) 启动主轴中速旋转,快速移动工作台和主轴,让刀具快速移动到靠近工件左侧有一定安全距离的位置,然后降低速度移动至接近工件左侧。
3) 靠近工件时改用微调操作( 一般用0. 01 mm) 来靠近,让刀具慢慢接近工件左侧,使刀具恰好接触到工件左侧表面( 观察,听切削声音、看切痕、看切屑,只要出现一种情况即表示刀具接触到工件) ,再回退0. 01 mm。或者显示页面切换到相对坐标显示页面,将X坐标值清零。
4) 沿z 正方向退刀,至工件表面以上,用同样方法接近工件右侧,记下此时相对坐标系中显示的坐标值,如- 340. 500。
7
5) 据此可得工件坐标系原点在机床坐标系中坐标值为-340.5/2 = -170.25。然后向左移动机床到相对坐标显示为-170.25,此时主轴中心在工件坐标系X0的位置。
6)在OFFSET页面,在相应的工件坐标页面G54-G59中输入X0,按软键测量,即可生成X的工件原点坐标值,此值与此时的机械坐标值一样。 7)同理可测得Y工件坐标系原点在机床坐标系中的坐标值。 Z向对刀。
1) 将刀具快速移至工件上方。
2) 启动主轴中速旋转,快速移动工作台和主轴,让刀具快速移动到靠近工件上表面有一定安全距离的位置,然后降低速度移动让刀具端面接近工件上表面。
3) 靠近工件时改用微调操作( 一般用0. 01 mm) 来靠近,让刀具端面慢慢接近工件表面( 注意刀具特别是立铣刀时最好在工件边缘下刀,刀的端面接触工件表面的面积小于半圆,尽量不要使立铣刀的中心孔在工件表面下刀) ,使刀具端面恰好碰到工件上表面,再将轴再抬高,记下此时机床坐标系中的z 值, - 140. 400,则工件坐标系原点W 在机床坐标系中的坐标值为- 140. 400。c) 将测得的x,y,z值输入到机床工件坐标系存储地址G5* 中( 一般使用G54 ~ G59 代码存储对刀参数) 。
d) 进入面板输入模式( MDI) ,输入“G5* ”,按启动键( 在自动模式下) ,运行G5* 使其生效。 e) 检验对刀是否正确。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