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选科中出现的诸多现象的思考
高三(8)班
高中生选科时存在的现象之一:这种现象往往是好生,
陶世华
以争夺复旦、交大的直推生名额为主要目标选择文科。
交大直推生名额是文理科分开产生,
这类学生学习目标明确,
于是部以主攻语
他们打听到高三时复旦、
分好生选择文科,以避开与理科见长的特色班学生竞争。
数外三门为主,对学校直推生政策和自己的竞争对手了解得非常清晰,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四次重要考试(高
高三摸底考、月考、期中考)后都会对自己在文科班中的三门名次异常
关心,甚至因压力过大而出现精神过于紧张的现象。如:
一位好生家长在高三上学期对我说:
“我的孩子迷恋复旦大学,非要进复旦不可,为了
神经紧张,我想开导上海好的大学多的是,
她
争取复旦大学直推生名额,这段时间学习辛苦不说,整个人脾气怪异,她不要太执著于一所大学,
复旦大学直推生名额拿不到也没关系,
不听,每次都发脾气,埋怨我们家长瞧不起她,对她没信心;为禁区,我和他爸爸都不敢再劝她,会崩溃”。
老师问:“你知道她有什么兴趣爱好吗,
老师你帮我劝劝她,
现在这个话题在我们家里已成万一拿不到直推生名额,
我担心她
将来想从事什么工作,想往什么方向发展吗?说
不定我们可以从其他高校比较好的专业入手来劝导她,不要执着于复旦直推生名额”
家长:“我女儿还没想得那么远,
她说只想进复旦大学,哪怕最差的专业都没关系。
我想
她抱经济类、语言类、社会科学类甚至历史我都可以接受,只要别报政治、哲学类就行,我不想让我的孩子从政,因为现在从政的人自己说的话自己都不相信,表面可能很风光,内心实际上很苦恼,我不想让我的女儿人格分裂。
人格一直处于分裂状态,”
听到家长的话以后,老师去找这位同学的好朋友了解情况,证实了家长的忧虑,该生为了复旦直推生名额已经放弃休息到极限,
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做题,
因文科年级平均名次只看
尤其是
语数外三门成绩,所以该生加一课基本上不额外花时间,相对薄弱的数学学科,
全力以赴攻读语数外三门,
她还以前几届和她有着同样选课目标的学生为榜样
一周花四天时间补数学)
(据说前几届这名
文科生数学家教就同时请了两个老师,激励自己。所幸这名学生最
但她的加一课则拉下
后达到了她的目标,获得了复旦直推生名额,没有出现精神崩溃问题,
一大截,在高三上学期后两次大考时,都是三门总分第一,四门总分第二或第三。
以直推生名额为目标的学生有的学习习惯和动力一直很足,在高考时依然能考出优秀成绩;有的拿到直推生名额后就放松自己,
高中生选课时存在的现象之二:
第二学期学习缺乏拼尽,
高考成绩让人大跌眼镜。
逃避理科作业,以为选文科会相对轻松。这类学生智商
高中繁多的作业使一些学生想通过选修文科
往往并不差,但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存在问题,
来减轻。这一方面反映了高中生课业负担沉重问题,短视行为和不成熟。
另一方面也暴露出部分学生选课方面的
高二选加试科目时,同学和老师都认为某同学肯定选物理,因为他成绩虽在下滑但人很聪明,而且理科是他的强项。
没想到要交表格时,他却很忧郁,
并在班级中宣扬他可能选
历史,这让老师很诧异。老师问他;为什么会犹豫,他说选历史可以轻松一点,少做点题目,多一点睡眠时间。面对这种短视行为,深处的意志力缺乏问题。
老师认为问题不是表面的选课问题,
而是这学生思想
历史学科有
于是找他做思想工作:告诉他不管选哪门课都很辛苦,
很多知识需要记忆、背诵,同样要花时间。过了两天我决定从思想根部搬除他懒散的毛病,找他谈话告诉他:这几天考上大学的同学来看我,校勒令退学,原因就是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么有这样的结局,是因为情商不高,睡会儿这一想法并不能算错,其结果就是智商提高情商降低,
谈到有个外地学生考上了交大,
但却被学
为什
他能考上交大说明他脑袋绝对聪明,
自我约束能力不够,意志力不够坚强。你想少做作业多
说明你重视智商而忽视意志力,不加强对自我的约束力就有可能
多睡觉、
看
但你因此而放松对自己的约束,如果你不锻炼你的意志力,
像那个大学生,白白辛苦一场,离开中学校园以后主要的约束来自自己而不是外部。少睡觉虽然是小事情但可以考察一个人的意志力,
高考是对学生智商和情商的双重考察,
谁能耐得住辛苦,谁能坚持到最后。在学习经验交流会上刘梦林同学介绍了他如何既提高学习成绩又保证睡眠时间的方法,
你如果有心去学一定可以做到。
老师希望你把高三的辛苦学
习当做磨练意志力、超越自我的机会,所以选科的时候尽量不要图一时的轻松而忘了自己的梦想和责任,社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人。考中考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另外一个以为学文科会轻松而选择文科的学生到了文科班以后发现事实不是这样,四门功课中三门学科都有大量的背诵和默写,豫要不要回到理科。为了帮助该生认清自己,偏上,三门文科相对薄弱,为弄清事实,不差,很短的时间内就背出很长的文章。题出在他不愿花功夫背诵,
由于吃不下这个苦半个学期后该生有所动摇,老师和他分析学科状况,
他的数学在班级中等
犹
幸运的是这名学生最终选择了物理,
在高三一模
老师还和他一起做了背诵实验,发现他的记忆力并找到他母亲,他母亲也说这个学生记忆力不差,问
相形之下该生的成绩越来越
在新的班级成而且有这种想
而文科班中的很多女生相对能吃苦,
往后退,期末考试后他最终选择改修物理。但因他的意志力和吃苦精神不够,
绩依然是后几名。总之选科时以为选择文科就可以选择轻松往往是思想误区,法的学生本身学习态度和意志力就存在问题,其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
高中生选科时现象之三:选择老师和熟悉的同学。有哪些老师教,自己的朋友选什么学科然后进行选择。
有些学生在选科时打听加一学科会这种选择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过分考
虑老师和朋友而不考虑自身的特点也会出问题。
曾经有几个英语特色班同学理科薄弱但不想离开自己的班级,备相对较强,从特色班出来进入文科班是件丢脸的事,到高三。进入高三后理科加一科目和数学难度大幅度上升,
在她们认为特色班师资配
因而硬撑着上
而且师资也无法保证,
理科题目大量时间花下去还是想
在班主任的动
不出,心情相当郁闷,一直到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之后成绩依然不堪入目,
员下,三名学生离开了特色班来到文科班。这些学生语文、外语都很强,文科数学难度又降低,历史学科多花一些时间也没对其他学科造成影响。
最后这三名同学高考都考出了优异的
成绩,分别进入南京大学、上海财大和外贸。而留在原来特色班成绩原本比她们好的几个同学甚至连一本都没考上。
高中生选科时现象之四:选择就业前景或受家长、社会舆论影响先考虑的是学文科或理科将来能否更容易就业。认识:选文科的人基本上是理科学不下去才选的,上头脑不聪明的标签硬撑着不选文科
有些学生理科比较差想选文科,但家长说文科就业难,学得再好找不到工作有什么用,于是选了理科,成绩很差,整个高三人都缺乏自信,幸运的是这两年理科录取率较高,学生最终都考上了大学。
有些学生在文理之间选择了文科,但进一步问学生
:“你为什么不选政治呢
?”“因为政治太
这些
有些同学在选科时优
有的人不愿选文科是因为在社会上存在一种都是些头脑不聪明的人,
为了不让自己贴
假”。这使我想起获得复旦直推生名额的学生家长的话“我女儿的专业只要别报政治、哲学类就行,我不想让我的孩子从政,
因为现在从政的人自己说的话自己都不相信,
人格一直”这个
处于分裂状态,表面可能很风光,内心实际上很苦恼,我不想让我的女儿人格分裂。问题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家长的看法、社会的舆论影响孩子的选择。
高中生选科时现象之五:根据兴趣、理想和自己的学科特点进行选择时优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学科特点。学在刚进高一时就有选科意识,
他们在比较文科、理科成绩之后进行选择。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后就有意识地扬长避短,
大部分同学选科只不过有的同有的同学要
到高二选科时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各有优缺点。
受部分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同学化学考满分依然选择了文科,
这些人往往学习目标明确,
自觉性强。有个
因为他喜欢历史,家长、老师在分析了社会现状后他依然
他在大学
坚持自己的理想。另外一个已经考上北大的同学他也是因为喜欢文科而选择文科,选了很多科目进行学习,
在劝他不要太辛苦注意身体时,
他回答说“做自己喜欢的事就不辛
苦。”这种以兴趣爱好为基础的选择往往学习动力比较持久,成效也明显。
总之,高中生在选科时考虑的因素各种各样,
这里不再一一列举,作为老师要做适当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