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上海市初中重点文言诗词篇目全解:为学(含课文理解、基础演练、中考精选和全部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18 20:35:2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为学

第一部分:课文理解填空

1. 本文是彭端淑写给他的 的,目的是 。原文题为《 》。

2. 本文讲述了 故事,形象地阐明了 ,

告诉读者 的道理,勉励人们 。 全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以两个设问句式,从“ ”引出“ ”,通过两组问答,对比鲜明的阐发了 的道理。

第二部分(第2-6段),记叙 的故事。“ ”的结局,证明了 的作用,突出“ ”的重要。富和尚的两句“ ”,语气完全不同,前一句是 ,后一句是 ,表现了他 的态度;“吾一瓶一钵足矣”表现了穷和尚 的精神。

第三部分(第七段),由上述故事引出结论: 。文章用 语气,巧妙阐述中心论点,使读者自然联系上面的故事,去回味、领会篇首所论述的为学道理,从中受到启示,激发 。

3.“ ”的结构,清晰、完整、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第二部分:基础演练

一、词语解释【说明:本书“巩固检测”中的“词语解释”含实词和虚词】

1.天下事有难易乎 易:_________________ .

2.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为:_________________ .3.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 吾一瓶一钵足矣 足:_________________ .4.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足:_________________ .

不足为外人道也 足:_________________ .

越明年,贫者贫者自南海还 明:_________________ .

5. 庭下如积水空明 明:_________________ .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明:_________________ .

西蜀之去海南,不知几千里也 知:_________________ .6. 卜者知其指意 知:_________________ .

与知府朱孝纯子颖有南麓登 知:_________________ .

需要类似的文档,请在百度文库搜索关键字“上海市初中重点文言诗词篇目全解“

7. 蜀之鄙有二僧 鄙:_________________ .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_________________ .

西蜀之去海南,不知几千里也 去:_________________ .8. 委而去之 去:_________________ .

俸去书来 去:_________________ .

去死肌,杀三虫 去:_________________ .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顾:_________________ .9. 顾野有麦场 顾:_________________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顾:_________________ .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之:_________________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之:_________________ .10. 蜀之鄙有二僧 之:_________________ .

吾欲之南海,何如 之:_________________ . 贫者语于富者曰 于:_________________ .11. 苛政猛于虎也 于:_________________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于:_________________ .

吾欲之南海,何如 何:_________________ .12. 子何恃而往 何:_________________ .

徐公何能及君也 何:_________________ .

此乐何极 何:_________________ .

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以:_________________ .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以:_________________ .13.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以:_________________ .

固以怪之矣 以:_________________ .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以:_________________ .

一、 句子翻译[皆指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 学之,侧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需要类似的文档,请在百度文库搜索关键字“上海市初中重点文言诗词篇目全解“

2.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子何恃而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内容理解

1. 文中揭示难易相互转化关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对比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一大特点,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列对文中富和尚说的“子何恃而往!”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表示对穷和尚前往南海志愿的怀疑 B表示对穷和尚前往南海勇气的佩服 C表示对穷和尚前往南海志愿的嘲讽 D表示对穷和尚前往南海勇气的感叹

4. 下列对文中穷和尚说的“吾一瓶一钵足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只要行李简便,一定能够到达南海。 B靠着宗教的影响,一定能到达南海 C到达南海是不需要瓶钵之外的东西的。 D到达南海要靠知难而进的勇气和行动

三、 常识填空

1. 本文原题为《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朝代)文学家。

2. 出自本文的成语是□□□□,现在人们常借以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实战演练

1. 本文是________(人名)写给他子侄辈的训示家书,在教材中我们还学过与他同时代的

文学家所写的家书是《_____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

A在难易转化的问题上,做事和求学都是一样的。

B穷和尚具有追求理想的勇气、信念和毅力。 C富和尚和穷和尚的前后态度发生了变化。

D本文的主旨是只要树立志向,就能获得成功。 4. 本文生动讲述了两个和尚的故事,形象地阐明了________________的辩证关系,告诉读

者_______________的道理,勉励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中考题精选

为学

需要类似的文档,请在百度文库搜索关键字“上海市初中重点文言诗词篇目全解“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中考题目精选(1)

6、《为学》作者是_________。(1分) 7、解释带点字:2分 (1)欲之南海:____________ (2)子何恃而往:_______________ ..8、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僧富者不能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告诉了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3分)

中考题目精选(2)

8.本文的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0. 本文告诉我们为学的道理是 。(2分) 8.清 彭端淑。(2分)

9.人们如果立下志向,难道还不如四川边界的那个穷和尚吗?(2分) 10.做学问贵在立志,重在实践。(2分) 9. 以下人物和彭端淑不在同一朝代的是(2分) ......A.郑燮 B.姚鼐 C.周敦颐 D.袁枚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吾欲之南海,何如? . 11.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第⑴段指出“为学”的难易可以转化,关键在于“为”。 B.故事中贫僧的所为证明了“不为,则易者亦难矣”的观点。 C.选文⑶—⑹段富僧的心理由最初的轻蔑变成了最终的敬佩。 D. 选文第⑺段由“蜀鄙二僧”的故事引出主旨:为学贵在立志。

需要类似的文档,请在百度文库搜索关键字“上海市初中重点文言诗词篇目全解“

上海市初中重点文言诗词篇目全解:为学(含课文理解、基础演练、中考精选和全部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k0st5yrei3fmdy9ul8q7b8vd538ce00y3i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