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你准备好了吗?
——关于劳技学科践行智慧课堂的几点思考
在学院组织的第十六期培训者培训中,通过对祝智庭教授的《智慧教育新发展》的学习,了解了智慧教育的概念,梳理了翻转课堂到智慧课堂的相关元素,进一步思考了从智慧课堂到智慧学习空间的未来构想,结合劳动技术学科教学与动手实践类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等的相关性,就劳技学科如何践行智慧课堂作了几点思考,希望广大教师能从中看到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并找到可以依托智慧课堂理念开展教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空间,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技术素养,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同时,培养教师的课程整合能力并促进教师专业化提升。
一、对IBM倡导的智慧教育与劳技学科相关联的解读与思考
在学习中,我对IBM倡导的智慧教育更为认同,Smart Education发展的五大目标是:“1.学生的技术沉浸。2.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路径。3.服务型经济的知识技能。4.系统、文化、资源的全球整合。5.为21世纪经济发展起关键作用。”就教育而言,前三点应该是最为贴近的、适合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宏观目标;就动手实践类课程教学而言,这三点可以成为教师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的宏观理念,让老师们放眼未来,并在教学细节上尝试践行,不再拘泥于死板的教材教学,而是设计和实施关注学生未来发展的相关个性化课程教学。劳动技术学科是生活技术的综合和专业技术的启蒙,中学劳技教师要根据自身专业特色和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打开走向技术空间的大门。而大学老师将在学生感兴趣的技术领域或有一定技术优势的专业领域继续培养学生,使学生走向技术沉浸、专注与投入,才能实现创新型人才的良性发展。
其中第二点是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路径,这就是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变革的指导方向。劳技教师的技术专长因人而异,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技术基础也是因人而异,这就是教师个性化和学生个性化。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会因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项目特色而有所不同,学生学习的平台目前也是多种多样,比如闵行区的电子书包项目、信息技术平台应用、微课程开发、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施等,就是对多元化学习路径的一种关注、尝试与实践。劳技教师教授的课程是通用技术基础,但目前更注重设计与创新,就是我们常说的“Idea”,技术基础是一种支撑,而不是全部,劳动技术的学科教学必须走技术+实践+创新这条路,而不是作为垫底学科可有可无,未来学生能力培养与发展必然关注到这一点,这需要劳技教师具备综合技术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也可能是在教学中和学生一
1 / 4
起学习探索,学会发现技术课程的相关性和跨学科课程的整合性,成为具备综合技术专长的特色教师。
至于其中第三点是智慧教育的发展目标是服务型经济的知识技能,是为学生未来发展和创业、就业方向提供了依据。 二、对智慧课堂的解读与思考
通过学习,了解到智慧课堂几个关注点是:1.提升学习资源质量。2.互动数字课本应用。3.优化教法生态。4.循证评估,精准教学。5.创建智慧学习生态等。这里对智慧课堂的其中两个要素做一下潜性解读,那就是关注两个关键字:生态,优化教法生态和创建智慧学习生态。
1. 优化教法生态
优化教法生态从单一的授导型教学,发展到多元教学,如模拟学习、问究学习、辩论学习、协作学习、案例学习,再到研创型学习,如问题化学习和项目学习,其相互关系如图:
所以,劳动技术学科作为动手实践和技术应用的基础学科,教师要设计、搜集和利用好教学资源,注重兴趣激发,采用多种教法,比如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建设校本课程;利用平板电脑或手机进行相关终端应用的课堂教学,深化课堂的有效互动,加强师生互动与协作学习;设计技术实践案例帮助学生走向研创型学习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材内容研究、教法应用和学生评价
等方面不断探索实践,才能逐步实现教法生态的真正优化。
案例一:《Pad终端在劳技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案例》
在2015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优活动中,七宝中学欧维嘉老师在执教高二年级《行人过街信号灯的探究》一课中,利用Pad进行百度地图客户端的应用,引导学生在控制学校附近的新镇路和农南路的人行横道红绿灯的延时时间上,以百度地图进行实际测量马路宽度,约为18米,既形象直观,又密切联系实际。另外,本节课上,欧老师在电阻阻值确定上也使用了Pad终端,以往电阻阻值确定是通过色环对照和万用表测量得出,这次只要把电阻的色环排列输入到Pad里的相关软件客户端,电阻的阻值就显示出来了,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操作任
2 / 4
务的设置,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更换电阻、电容等元器件进行调试时,有的学生利用Pad确定电阻阻值,有的学生组装电路,有的学生利用公式进行运算和验证,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正确识别影响单稳态电路延时功能的元器件,非常快捷有效。
金汇实验学校(小学部)的王隽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也使用Pad实现师生互动,他把学生使用工具方法的正确与否都拍照上传,便于纠错和点评;同时,也把学生动手制作的作品也及时上传并分享,这样教师在巡视和指导过程中,随手拍下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果,在师生互动中及时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馈,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和创作欲,学生都以最好的学习状态和最有创意和特色的作品进行展示,真正做到了提高教学有效性。
2.创建智慧学习生态
智慧课堂还有一项最为关键的是创建智慧学习生态,也就是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收获最有效的学习成果,那就是智慧学习生态。我们现在采用的依然是班级授课制,面对不同的学生怎样做到因材施教,就是智慧课堂的根本,祝教授提出的“群体互动生成性学习、个人自主适应学习、小组合作研创型学习、班级差异化教学等”,都充分考虑了智慧课堂的实施要求。劳技学
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是要关注学生学情,关注学生特长与差异,在基础技术学习中,可以让老师和学生都成为技术的指导和实践者,互帮互助,进行群体互动生成性学习;在技术制作中,尊重学生掌握技术的快慢程度,可以适当分层,动作的快的学生可以要求技术的“高、精、尖”,也可以设置更有难度的制作任务;对于实践能力稍弱的学生,只要保证其完成基本学习任务即可,这样可以协助学生完成个人自主适应学习;对于有能力参加各级各类竞赛的学生,可以依据学生特长组建研创型团队,发挥学生的各自优势,碰撞出更为闪亮的智慧火花,并齐心协力地动手实践,完成任务,挑战难度,提高团队战斗力,为培养未来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打下团队基础。
智慧学习生态就是找到适应学生学习的最佳途径,教师科学智慧的教学设计和学生快捷有效的学习成果是成正比例关系的,所以教师的智慧设计也是智慧学
3 / 4
习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看看教师的教学智慧是如何呈现智慧课堂的:
案例二:《技术选材在劳技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案例》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晒课”活动中,七宝实验中学刘琳琳老师执教的六年级《一朵“削”出来的玫瑰花》,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考虑到材料的选材和应用,一般“削”皮的技术练习采用苹果和土豆,学生在操作上往往感觉单调和枯燥。所以教师在选材上选用了苹果和番茄,番茄削皮一般没有尝试过,但刘琳琳老师经过尝试实践,发现番茄削皮在练习“削”的技法中更加适合学生,而且通过削下来的皮形状、薄厚、长短可以初步评价学生削的技法的实践情况。再者,番茄的皮呈红色,柔软,通过卷绕可形成一朵玫瑰花,这样,番茄皮也可以变废为宝,用以制作盘饰。这样,教师在选材上进行了创新,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热爱生活。
案例三:《工具选择在劳技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案例》
在指导金汇学校王隽老师的五年级《杯垫制作》一课中,发现王隽老师把工具选择纳入教学环节,原因是教材中使用手工锯来锯割小木条,但现在的木条质地较之原来的木条材料相比,厚度变薄,硬度下降,使用手工锯锯割容易断裂,并且锯割面粗糙,鉴于此,教师在工具选择上让学生体验手工锯和剪刀两种锯断或剪断木条的不同效果,结果发现剪刀的使用更优于手工锯。所以教师在工具选择上根据实际条件进行了创新,如果一味地按照书上操作,难免对制作带来一定麻烦,在劳技学科上,对材料的了解和对工具的了解及使用性选择,也是劳技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特别是手工制作上,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遇到多种工具的使用,要学会根据工具的特点和适用性进行选择。鉴于材料工具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劳技教师也要学会适当的创新和变通,与劳技学科的技术技能教学相得益彰。 智慧课堂,也可以高深,也可以如此简单,只要关注教学的细节,不断的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那么我们用心投入教学的每一节课堂都是智慧课堂,所以,老师们,智慧课堂,你准备好了吗?
4 /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