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4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答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得 分 评卷人 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
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26.(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
——摘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 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广州十三行行商之一)的伍秉槛拥有资本达2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当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
——摘自《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和商鞅的经济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经济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7分)
(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经济领域中的哪一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6分)
得 分 评卷人 27.(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
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
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摘自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 宋朝商品货币经济非常发达,与这一时期商贸政策的多元化是密切相关的。伦理范畴内的“贱商”观念虽仍然存在,但经济领域的“重商”也不得不行,故这一时期的商人即使身穿布衣,在大多数时间内仍能积极经营。
——摘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三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阻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商品经济发达的原因及其主要表现。(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3分) 得 分
评卷人
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
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飘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摘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在金字塔顶端的是少数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其底端是处于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广大亚非拉美落后国家。这时,世界上形成了两大类国家:一类是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制成品生产国,另一类是以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的农矿业生产国。
——摘自千枝松《科技革命与国际分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西方交流出现的新状况及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4分) 得 分
年代 1520 1600 1670 l700 1750 1801 1851 评卷人 2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城市人口占总人5.25 口比例(%) 8.25 13.5 17.0 21.0 27.5 51.0
材料二 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纪录之先。
——摘自徐刚《世纪末的忧思》
材料三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新办民族工业年份 总数/家 1869—1894 1895—1900 1900—1911 1912—1919 50多 100 300 600 资金总额/万元 设厂数/家 500多 4500 5600 13000 1.42 16.7 31 75 资本/万元 1.41 750 510 1625 新增民族工业平均每年平均每年新增(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工业化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1895——1900年和1912——1919年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状况及其原因。(6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