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2020下学期 历史 高三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解读之唯物史观导学案设计 无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8 16:25:5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唯物史观

城阳一中

【课表要求】

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包括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等,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学习目标】

1.了解唯物史观的概念及其与多元史观的区别

2.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并将其应用于史实的掌握、题目的解答和历史学习的反思中。 【教学重难点】

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并将其应用于历史史实的掌握、题目的解答和历史学习的反思中。

【自主学习】 要求:查阅相关资料,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唯物史观的概念是什么?它在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地位如何?

2.唯物史观与多元史观的区别?

【合作学习】

要求:阅读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及其理论解读,并用所学的相关史实予以论证。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理论解读: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

推动社会的发展。

史实论证: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理论解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史实论证: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理论解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或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史实论证:

4. 社会形态从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发展

理论解读:社会形态,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进而推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整个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 史实论证:

5.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

理论解读:阶级是与特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在经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或人群共同体。阶级斗争指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不同阶层的人不同利益诉求的博弈,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史实论证:

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理论解读:唯物史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重视杰出历史人物和领袖。 史实论证:

【走进高考】

要求:限时完成下列题目,并思考题目考查唯物史观的哪一内容。

例1(2019年全国卷).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瑞士组成艺术群体“达达派”。他们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甚至把瓷质的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搬上展览会。这类作品( )

A.抒发了浪漫情怀 B.遵循了写实原则 C.突出了理性思维 D.表达了幻灭反叛 例2 (2018年天津卷).右图所示纲领性文献最早发表于1848年,文中提到,“在危机期间……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对这一论断,认识正确的是( )

A.它预见到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B.经济危机只能通过消灭生产力来缓解 C.当时欧洲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发展过度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进步

例3(2017年全国卷).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例4(2009年全国卷 ).在20世纪,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大英帝国、大日本帝国等帝国渐次消失,这反映出( )

A.资本主义扩张的方式发生变化 B.第三世界的兴起

C.经济实力的提高受到普遍重视 D.民主政体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例5(2019年全国卷).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例6(2018年全国卷).《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例7(2018年北京卷)

材料二 历史研究的主要对象仍然是社会上层,但包括工人在内的社会下层的历史也逐渐受到关注。1850年,斯坦因的《1789年至今的法国工人运动史》和恩格斯的《德国农民战争》问世,恩格斯指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阅读材料二,概括19世纪欧洲历史学发展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

【学习反思】

要求:用唯物史观作为指导思想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心得。

唯物史观课后作业

1.(2019全国I卷,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2.(2019全国I卷,28) 表1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

黄 彬 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 朱纯祖 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 姚光第 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 表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 ) 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 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 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

3.(2019全国I卷,2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4.(2019全国I卷,33)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5.(2019全国I卷,34)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

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

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6.(2019全国II卷,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7.(2019海南卷,13)1988年,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涌向海南,仅半年时间到海南求职的人数竟高达20万,形成中国当代史上极为壮观的人才流动大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由贸易区在海南落地 B.海南经济发展成绩显著

C.中国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D.国有企业改革全面铺开

8.(2018年III卷,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 )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9.(2018·全国I卷,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简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成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2019-2020下学期 历史 高三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解读之唯物史观导学案设计 无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kyi796tbf3uh255c6he20sz532alg00ca0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