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深入到教研组指导备课,深入课堂听课。每学期校长听课达到20节以上、副校长达到40节以上,并做到有听有评,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2、管理目标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努力使学生得到和谐、主动、全面地发展,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开全开齐三级课程,充分发挥学校、教务处、教研组的作用,建立“教、学、研”一体的校本研修制度,以提高教学效益为目标,以加强教学管理为手段,以优化课堂结构为途径,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3、管理机制
学校实行民主、科学、人性化管理,制定了符合学校实际的制度和规范,编写了《邯郸县第十二中学章程制度汇编》,明确了学校领导、各科室主任以及教师的职责和考核标准,做到有章可循。每个学期初,我们都要根据教育局的工作要点认真制定学校的工作计划,各个科室和学科教研组围绕课程改革,制定本学科的校本教学计划,办公室负责审核和督导计划实施,严肃过程管理,保证计划落实,期末认真总结,提出整改建议,谋划新学期工作。
4、教务管理
学校设有图书阅览室、实验室、电教室、语音室、微机室和音、体、美器材室等。实验开出率为100%。图书室每天对学生开放,每学期,学生人均借书20余本,充分发挥了图书作用。“以读书促发展”,全力打造书香校园是学校办学特色之一,我们的读书宣言是“读书引领人生,读书伴我成长”。在强化图书室管理的同时,重点发挥图书的作用,语文教师开展阅读指导课,学生每周写四篇生活日记。从而扩大了学生阅读量,提高了写作水平,陶冶了情操。2006年图书馆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省一级图书馆,被邯郸市教育局评为“图书管理先进学校”。3名教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学校对教师素养、课堂教学、作业指导、成绩考查
等有具体的要求和相关的考核办法,并且已经形成制度。反映学校教学工作的档案材料基本齐全,电教、体育、图书、课外活动档案,每个学期经教务处验收后统一归档,如实地记录学校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
5、学生管理
学校有12个教学班,366名学生,平均班容量30.5人。学校坚持“五育并重,德育为首”的指导思想,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利用班会和团委活动的时间开展了“远离网吧,健康成长”、“知荣明耻、从我做起”、“预防青少年犯罪法制讲座”、迎奥运知识演讲、建国60周年红歌会、庆祝建国60周年文艺汇演等多种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学校创建了独具特色的邯郸成语典故、弟子规、忠孝典故壁画长廊,教学楼室内外师生作品展,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父母爱祖国教育。学校每个学期都要举行运动会、广播体操比赛、篮球比赛、文艺汇演、歌咏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每天上午安排一个30分钟大课间,保证了学生不少于1小时的校内体育活动时间。各个年级和学科针对学生实际,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重为出发点,制定了实效性强的检查课外书面作业的措施,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管理
根据教育部课程设置方案和教育厅课程计划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按时为学生订足订齐教材,开全开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课时安排符合规定。教务处在开学前制定出全校总课程表、教师任课表、班级分课程表,教师按学校统一的教学进度进行教学。认真解决“课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强化实验工作的过程管理,及时掌握“课改”动态,随时发现实验中的不足,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共同促进全校“课改”实验的顺利进行。通过对学生的需求问卷调查、教师能力调查、学校资源评估,开发了安全教育常识、指尖艺术、走进诗人毛泽东等七门校本课程,建立了课程实施评价机制,效果
良好,2008年我校成功举办了邯郸县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现场会。省规定此项满分为20分,我校根据评估标准对此项工作自查自评,自评分值为16.5分。
(三)教学条件
1、加强学习,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教师政治业务学习制度,做到三落实,即落实学习时间、落实学习内容、落实中心发言人,先后组织教师学习了《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纲要》、《新课程与教学改革》、《新时期班主任工作指南》等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学校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校园”、“争做学习型学术型教师”的口号,制定了每学期自我提升“六个一”(即学习一本教育理论书籍、记好一本学习笔记、参与一项课题研究、撰写一篇代表自己水平的科研论文、撰写一个教学案例、上一堂精品课)。选用教研能力强、责任心强的骨干教师任教研组长,开展以集体备课为中心内容的教学研讨。营造民生、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尊重教师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学校非常重视教师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教师搭建提高与成长的平台,给教师提供参加各种培训的机会,每周都举办教师教学比武和评课活动,学校每学期都要举办现代信息技术知识讲座,提高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利用率,教师基本功训练已经坚持多年,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表演和比赛,此外,经常邀请县教研室的教研员来校听课、评课,指导教学。提高教师驾驭教材、调控课堂,创新教法的能力。塑造了一支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教师队伍。
2、努力提供经费保障,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学校建有一整套的经费保障措施,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现有计算机80台,安装了河北省远程教育卫星地面接收装置及班班多媒体教学设施,建有教师电子备课室,教学用书、教具、实验材料、多媒体课件、光盘等资料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求。图书室藏书2.19万册,理、
化、生实验室按一类标准配置。11月12日省领导在我校督导评估时,给予高度评价。
省规定此项满分为20分,我校根据评估标准对此项工作自查自评,自评分值为20分。
(四)校本研修 1、建立制度,抓好培训
根据县教育局校本教研工作规划安排意见,学校成立了由业务副校长任组长,教务处主任为副组长,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制定了校本教研三年规划及本校教研实施方案,在教师中开展教研活动,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师德修养,认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遇到很多实际问题,如教材的变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的变化;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变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学习习惯的培养等等。因此,适应新教材,选择新方法,采用新手段是摆在教师面前的新课题。为此,我们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及时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和要求,明确新教材对各个年级各个学科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提升教师对新教材设计意图的了解,把握教材内容,从而有的放矢的使用教材,以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做到校本研修服务于课堂教学。我校也十分重视外出学习的机会,经常派出教师参加市、县培训。凡去外地参加培训的教师回来后,都要进行二级培训,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讲座交流,并做示范课。
2、构建校本教研的研究模式,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根据制定的课堂教学质量考核要求,学校采取了推门听的形式,班子成员分组深入课堂,了解教师课堂教学现状、分析教师队伍,制定有效的指导措施。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要求做到“五化”,即集体备课经常化、个人备课具体化、课堂教学艺术化、课外作业多元化、质量分析制度化。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以骨干教师培养为重点,定期在组内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