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治。 3.家庭因素
父母对待儿童的态度、父母的教育方式会直接影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家庭因素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占47%左右。如果幼儿园中班幼儿家长经常使用暴力及攻击性言行,幼儿则会不自觉的模仿家长的行为。家长如何对待幼儿和家长自己如何表现严重影响着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如果在家里因攻击性行为而受到严厉惩罚的孩子,往往与同伴交往中具有更大的攻击性。事实上惩罚孩子只是在家里限制了攻击性行为,但却助长了孩子在外面的攻击性,因此惩罚教育应该选择正面教育。另外,经常在幼儿面前吵架、家长如何对待幼儿和家长自己如何表现,儿童也会模仿,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如果家长保持放纵、宽容和无所谓的态度,也能使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得到强化而增强攻击频率。可见潍坊市高新区幼儿园中班幼儿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待幼儿的态度,是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由此可见,儿童攻击性行为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
三、矫正策略
幼儿攻击性行为已成为幼儿教育关注的焦点之一,它会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及人格和良好品德的发展,孩子的这种行为还可能造成破坏社会秩序,影响社会治安的不良后果,这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所以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缓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一、 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并注重成人的榜样作用。
首先,在教育实践中不同教师对幼儿攻击事件所采取的应对策略往往会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形成是因为教师受到了来自自身和外界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所以中心幼儿园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根据自
7
己班幼儿发生的不良行为,结合教育的经验,逐步形成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其次,幼儿园中班幼儿家长应采取正确的教养方式转变家庭教育观念,给幼儿以心灵安慰。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之所以在解决冲突或人际交往中更多地运用攻击性的行为方式,与他们所受到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又如有的中班幼儿平时生性懦弱,小朋友欺负他抢他的东西他也一声不空。于是幼儿家长就在家里教他用相同的办法以牙还牙。由于中班幼儿的模仿能力比较强,对各种行为缺乏正确的认知,只是一味的学习模仿,因此作为成人,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在幼儿面前暴露矛盾,给幼儿起到榜样的作用。同时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父母,应加强与孩子心灵上的沟通。因为只有加强与孩子心灵上的沟通,父母才会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从而彻底抑制其攻击性行为。
(二)对幼儿进行认知智能训练,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减少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由于孩子会通过攻击性行为欺负其他的孩子,对攻击性行为的认知不够,所以根本无法认识到攻击行为对他人造成的不利影响。因此潍坊市高新区幼儿园中班幼儿的教师、家长要有意培养幼儿对社会行为的认
8
知能力。让他体验到欺负别人的后果,从而使他认识到其攻击性行为对其他儿童造成的伤害。我们要有意培养中班幼儿良好社会行为,逐步提高对社会公共行为的认知能力,经常带他们到博物馆、公园、图书馆,学习体验各种社交礼仪活动,努力培养孩子的民主乐观、礼貌恭敬,谦虚温和大众化的性格,选择正面教育,使幼儿在面对一个有可能引起攻击行为的环境中,如:缺少玩具、游戏场地狭小时而自觉做出一些利他行为上的选择,从而减少或避免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因此对儿童进行认知智能训练,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角色互换的体验,当幼儿抢了别人的玩具,人家不开心生气,就让他体验到生气难过的滋味。当然不能抢他喜欢的东西去体验这种滋味,但是可以让他通过回忆自己心爱的玩具被别人抢走时的感受,从而来体验别人的不舒服。我们还可以通过讲故事、情景表演、儿童视频等形式给孩子呈现一个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形象。与孩子讨论这一儿童的表现及危害,使其意识到这样的儿童是不受人欢迎的,更为重要的是一定要进一步与其共同设想受欢迎的儿童形象,增强孩子的榜样学习的愿望,从而减少攻击性行为。
(三)正确利用大众传媒对儿童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大众传媒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
9
关,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而且使得孩子接受外界刺激也越来越广泛,但是大众传媒是在带给幼儿美和享受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幼儿接触到了许多不利于儿童心理成长的因素,比如说奥特曼,幼儿园中班幼儿家长应尽量减少此类带有攻击性行为的电视节目,避免孩子不自觉的模仿。多给孩子搜集一些有利于心理健康的节目,强化电视的正面影响,减少负面影响。
(四)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当幼儿产生矛盾,对别人产生攻击性时,要耐心并巧妙地把幼儿思想臵于受害者的地位,让他换位思考体会受害者的痛苦。认识到攻击性行为对他人所带来的伤害,学会对这种错误行为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控制,从而有效地抑制攻击性行为。游戏训练正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有利的良性的社会互动环境,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会遵守规则。学会站在他人角度看问题,学会建立和维护秩序,学会等待、轮流、合作、自律等社会技能。
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