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条件是教劳结合。
150、德育教育是指: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 151、美育是对受教育者的(审美观点)(审美能力)的教育 152、乳儿期(出生至一岁)婴儿期(一至三岁)幼和期(3-6.7)童年期(6,7-11,12)少年期(11,22-14,15)青年期(14,15-17,18)
153、1999.6.13中央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154、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体系,它规定了(各级各类)的学校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155、我国近年学制的开始是由(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 156、壬寅学制又名(钦定学堂章程) 157、癸卯学制又名(奏定学堂章程)
158、壬寅和癸卯学制的制定参照的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学制) 159、首次规定男女同校的学制是(壬子一癸丑学制) 160、壬戌学制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一第一个学制) 161、壬戌学制借鉴的是(美国学制)
162.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163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64.(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165.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主要途径.
166.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表现在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及(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167.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168.我国教育目的的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整体发展)学说基础之上的.
169.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育质量的集中体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的(科学专业素养)及(教育专业素养)两个方面.
170.课程从广义上来看,是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171.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当具备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三个基本特征.
172.CLPP评价模式是由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四个步骤级成.
173.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包括综合性、可操作性及灵活性. 174.当代最具影响的德育模式有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模式仿模式等.
175.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
176.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三(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
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177.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
178.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统一体. 179.教育目的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总的规格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工作遵循的总方针.
180.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概括起来有(人身权)和(受教育权).
181.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关系. 182.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部分和本文部分组成. 183.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方式. 184.“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属于双趋式目标冲动。 185.我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政治课和其他学科
186.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 187、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 188、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
189、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要在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190、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191、教师的考核应当坚持全面考核,以工作成绩为主,做到客观、
公正、准确。
192、所谓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
193、施行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其它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19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法制观念。 195、《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196、《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197、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198、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每月检查一次。
199、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 3 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200、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201、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202、义务教育阶段的总目标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203、“大众数学”必将成为我国21世纪上半叶中小学数学教育的主旋律。
204、在各个学段中,《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205、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 作学习
206、科学计算已经和理论、实验共同构成当代科学研究的三大支柱。 207、数学课程应具备的一些基本特征:①课程内容的设置要反映公民的数学需求。②课程内容的呈现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208、作为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数学课程目标从根本上明确了“学生为什么学数学”、“学生应当学哪些数学”和“数学学习将给学生带来什么”等有关数学课程的基本要素。
209、有学者将数学课程的目标分为三类:第一是实用知识;第二是学科知识;第三是文化素养。
210、教育心理学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11、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12、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体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13、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与差异性。
214、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 215、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种主要成份。 216、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