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蹈的社会功能思考
王岳英 (丽水市缙云县胡源乡文化站 323000)
【摘 要】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开始将更多的侧重点放在精神文化需求上,广场舞作为一种休闲型运动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广泛普及。广场舞是在舞蹈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同时也是舞蹈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凭借舞蹈优美的肢体动作和丰富的舞蹈种类,给人呈现更为精彩纷呈的视觉享受。广场舞不仅能够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同时成为新的情感交流方式,能够在舞蹈过程中,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传递给他人,富有感染力。本文主要就广场舞蹈的社会功能、舞蹈特点进行思考,明晰其舞蹈发展历程。 【期刊名称】大众文艺 【年(卷),期】2015(000)024 【总页数】1
【关键词】广场舞蹈;社会功能;艺术特点
我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大国,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舞蹈艺术在我国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现如今,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已经不再满足物质上的需要,对于精神文化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而广场舞作为集百家之长的舞蹈艺术形式得到了迅速发展,借此契机迈向了全国各地,并逐渐在国外掀起一股广场舞潮流。广场舞的迅速发展,成为人们闲暇时光娱乐的主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吸纳了舞蹈文化的精髓,影响了舞蹈文化的发展。
一、广场舞概述
广场舞一种在舞蹈艺术基础上,民间演化而成的,可谓是集百家之长于一身,
由此对广场舞的定义尚未能确定,存在众多说法1。有的人认为广场舞蹈就是表现民族特色的民间舞蹈,这种说法存在极大地片面性,诸如,街舞、古典舞同样可以在广场上表演,按照此种说法岂不是也成为了广场舞蹈,当然也是可以的。广场舞蹈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一种公共舞蹈形式,面向大众,不能以一种舞蹈形式去概括形容广场舞,舞蹈表演形式和舞蹈场所才是描述广场舞最直接的判断依据。广场舞蹈作为一种民间自发形式的舞蹈,有着较高的自由度和参与度,舞蹈内容简单容易接受,大多数群众均可以参加。由此看来,广场舞蹈是适合人民大众的,能够被人民大众接受,在广场进行的开放性舞蹈表演,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加深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带来愉悦的心情享受,丰富精神文化需求。
二、广场舞艺术特征
广场舞源于生活,有助于人民群众利用闲暇时间,来到广场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需求,融入到自然中,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实现广场舞的自行传承。故此,广场舞蹈具有以下特点。 (一)自发性
自发性特点主要是指依据内心的喜好,去主动的做一件事,不需要其他人组织,是一种自我娱乐、自我享受的过程。广场舞相较于专业性的舞蹈教学不同,广场舞并没有严明的组织进行学习和授课,对于舞者而言,广场舞蹈完全是一种自发性的舞蹈,不受约束,可以随时离开,甚至有很多人自己带着音响,在广场、公园或者马路边,邀请一两个好友共同跳舞,然后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组成一个新的广场舞团体。 (二)集体性
广场舞本身就是一种集体性舞蹈,舞蹈参与人数不限,男女老少不限,均可以参与其中,人民群众就是广场舞蹈的直接创造者、参与者以及传承者。由此看来,广场舞蹈是一个参与性较强的艺术形式,表演方式以集体性表演为主,几人到几百人不等,场面热闹和壮观。也正是由于广场舞蹈参与人数众多,只能在广场或者公园等户外面积较大的场所进行,如果面积过小则无法聚集足够多的人民群众参与,自然就难以称得上是广场舞2。 (三)娱乐性
广场舞自其诞生以来,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娱乐性,众多人民群众自发性的聚集参与其中,不为了获奖也不为了获得利益,只是单纯的休闲娱乐,锻炼身体,同一般的舞蹈演出不同,并不具有商业性质。例如在公园里自发组织的广场舞,均是以娱乐为目的,主要是通过舞蹈来抒发内心情感,陶冶情操,以获得精神上的愉悦,这种精神上的满足感可以传递给其他舞蹈者,甚至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带来更加充沛的视觉享受。对于舞蹈者而言,参与广场舞本身就是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有助于提升自我认同感,升华人格等。此外,随着广场舞的发展,在广场舞中所选择的音乐也在逐渐转变,最初广场舞所选择的音乐多为民俗音乐以及老歌,渐渐引入了更为流行的音乐元素,赋予广场舞更多的娱乐性元素。相较于其他舞蹈,广场舞对于音乐的选择更加倾向于节奏感较强以及简单,能够保证舞蹈者跟上节奏,带动整体气氛。诸如在广场舞中最常出现的《最炫民族风》《爱情买卖》等,在结合进广场舞后,带给观众一种视听享受。在广场舞中选择流行音乐,主要是由于流行音乐能够在舞蹈中激发人们的活力,在不断更新中带来更加丰富的舞蹈元素,提升广场舞的娱乐效果。
三、广场舞的社会功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