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菲女士的日记》读书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阅读书目:《莎菲女士的日记》 作者:丁玲 人民文学出版社
在多年的阅读中我很少刻意的去读某一个时期某一个作家的作品,在接触女性文学后,我根据老师推荐的作家和书目,阅读了一系列女性作家的文章。其中在阅读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后感触颇丰。在阅读过程中每一个人面对不同的作品都会产生不同的感悟,不同的人在审视对不同的作品时会有不同的视角。在解读一部作品时受那些早已经在脑中根深蒂固的观念意识影响每个人都会带有自己的感情,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结合作者的生平以及创作背景选取适合的视域来深入作品。至此,如何能更好的挖掘出新意,真正阐发出自我观念,得出独到的见解在我们赏析一部作品中变得至关重要。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女作家丁玲在24岁时创作的,她以新颖独到的日记体形式创作出一篇带有自叙性质的反映作家心灵世界的作品。作品中对主人公莎菲以行云流水似的笔触,深刻的剖析了内心在面对爱情时的焦灼与矛盾心境。在20世纪二十年末风云突转的时代背景下,以极为细腻大胆的抒写方式,揭露出一代知识女性在爱情与理想方面的种种困惑与痛苦,体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把女性在爱情中的独立性自主性个体性通过莎菲心里获得的描写表现的淋漓尽致。“莎菲\这一形象也成为了一个时代女性符号的象征。
小说中的莎菲敏感,感伤,悲观,孤独,并患上了严重的肺病。这种种性情再加上令她迷惑而头痛的爱情更让她变得忧伤而忧郁。她读报,看书,关心社会发展,是时代的新女性,可这每一种总不能真正唤起她的激情与希望。小说在表现莎菲与苇弟,凌吉士,以及同学毓芳,云霖的交往中,表现了新时代女性的婚恋观念与生活态度。
莎菲在小说中是苦闷痛苦不被理解的的。首先她对自身爱情是不满与渴求的。苇弟是个比莎菲还大四岁的大男孩。他喜欢莎菲,照顾莎菲。可是他老实,纯真又异常的懦弱与缺乏主见,无法真正理解这样一个处于渺茫状态中的莎菲的所思所想,无法真正的走进莎菲的内心世界。有几次他都希望苇弟能哪怕理解她一点,也许她都会产生一点点缠绵的爱意。她并不是没有给过苇弟机会,她把自己私密的日记给他看,希望他能听到到自己内心的孤独,寂寞,与渴望被理解,被关心,被温暖的无声呐喊,然而苇弟只看到了莎菲爱上了淩吉士,只是吃醋的开始落泪,莎菲希望得到的,苇弟永远也想不到。在莎菲与苇弟这段感情的的纠葛中,我们能明显体会到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体现,在旧时代的作品中关于爱情的描写往往都是郎才女貌、才子佳人,女人总是爱情中的附属品,总是会轻易爱上追求自己的男人,然而在这部作品中莎菲的爱情观产生了质的突破,苇弟虽然深爱她,对他的关怀无微不至,但是莎菲并不能接受他,莎菲在爱情中需要的是一个懂自己的人,一个理解自己的人,女性的感受,女性的需求,女性灵魂的独立性,以及与男性在爱情中享有的平等性,在这部作品中终于冲破了破旧的牢笼跳到了一个新的广阔的天空中来,女性的自我意识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解放与救赎。
南洋人凌吉士英俊,潇洒,又颇有点情场老手的意味。莎菲在第一次看到凌吉士时就对他产生了好感,她想方设法地去接近凌吉士,但女性的矜持使她处处隐藏起自己的心思,不愿意被别人看透自己的心事。这体现了中国女性通常的恋爱观是:男人必须采取主动,否则女人就没有地位了。莎菲在面对吉凌士的爱是充满着矛盾的。一方面,她向往灵与肉的爱情;另一方面,她始终走不出以肉感为尺度的爱情的判断。凌吉士颀长的身躯、柔软的莎菲很希
望得到他的一点点拥抱和吻的抚慰,由此产生的激情和欲望使莎菲坐立难安。她沉迷于凌吉士的肉感,凌吉士的形象一直呈现在莎菲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她渴望凌吉士的理解和爱情,但凌吉士姣好的外貌和迷人的风度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卑劣的灵魂,莎菲看不起这样的吉凌士,她追求的是理解基础上的爱情,他知道吉凌士给不了她,但她就是无法摆脱吉凌士的色诱,她内心的痛苦来自理性与欲望、灵性与肉体的冲突,但是,在这种冲突中,理性与灵性并没有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她终日在这种矛盾中挣扎,这也是造成她内心痛苦的重要原因。她的理性占上风的时候,他看不起、嘲笑凌吉士粗陋的灵魂,她庆辛自己没有掉进他美好外表下的陷阱,她厌恶自己无法摆脱凌吉士迷人外表的诱惑,她知道这种爱情是丑陋的,她不爱凌吉士,她只是被那种肉感所迷惑,所以当她得到了淩吉士的吻以后最终拒绝了他,并决定离开,悄悄的活下来,悄悄的死去。在对淩吉士的情感描写中,丁玲将女性的欲望,女性在爱情中的渴求,以及女性内心的纠结表现的非常透彻。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女性都是作为被欣赏者出现在文坛中,樱桃小嘴,纤细的腰身,弯弯的眉毛,都是用来对女性的描写与刻画,女性一直作为被欣赏者,但是这部作品以莎菲的视角仔细的对淩吉士进行了描述,这是文学史上的一次突破,男性作为被欣赏者出现在了文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五四的洗礼,唤起了一代青年的心理意识。可社会又没有提供足够的环境让他们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莎菲接受了教育,获得了知识,启迪了心灵,可是在社会中却又屡屡碰壁。她唯一依赖的是爱情与友情。唯一理解她有心灵共鸣的蕴姊去世了。爱情也没有欣慰,莎菲徘徊在两个男人之间,尽管接受了教育的新女性她大胆的呼喊爱,渴求爱,可是直到最后在爱情中她也没有得到想要的精神的相通和理解,为此她的苦恼始终没有改变。有了女性自觉意识的莎菲所寻求的爱情在现实与理想的折磨中,终究还是没有实现。所以在日记的结尾出走成了唯一的出路。这也是那个时代新女性的自我觉醒的不到满足的唯一出路。
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在女性文学创作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的最大贡献在于抓住了时代浪潮中的女性的心灵世界。创作了充溢着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其实在爱情中,我们每个女人都是莎菲,在纠结中彷徨中孤独中渴望被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