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速公路养护管理
摘要 通过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特点的分析,指出现阶段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在公路养护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从体制改革、法规建设、技术管理、养护机械化等方面,对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发展提出合理对策。
关键词:高速公路 养护管理 发展对策
前言
近年来,通过大规模的高速公路建设,解决了高速公路路网系统不适应经
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公路的养护管理,目的是巩固建设成果,始终使这个成果保持良好的服务状态,同时延长使用寿命,提高路网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建设的投资效益。没有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作保障,高速公路就不能保证良好的营运状态,路网整体水平就得不到提高,公路建设的最终目标也难以实现。
1 高速公路养护的重要性
“建设成就越大,养护管理任务越重”,交通部提出了“建设是发展,养护管
理”也是发展”的新发展观川,首次确立了“建、管、养”三者同等重要的关系。
高速公路是由多种材料和部分植物构成的、专供汽车行驶的露天带状建筑物。它不但备受汽车的压力和冲击力的反复作用、垃圾与油料的污染、交通事故的火灾及其它破坏,而且还时刻受到大自然的日晒、风吹、雨打、冰冻等侵蚀,从工程完工之日起就步入一个必然的老化和“伤亡”的时期,就如人生所必经的老弱病死之路一样。
高速公路养护,就是对高速公路进行保养、维护和修理,以维持其正常的使用功能,就如同对高速公路的“老弱病死”实施“医疗保健”,使之“健康长寿”。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就是实施护作业的全过程管理,其重要性是由高速公路经营者(或管理者)的社会责任、经济效益和专业特点所决定的。
1.1 社会责任的要求
高速公路是国家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是专门为汽车提供高效能服务的公共设施。因为,高速公路是由代表国家的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规划的、按一定程序审批并由政府部门或企业建设和管理的收费性交通设施,它既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之一,也是国防设施的组成部分,它的路况如何关乎大众的生活和安全,关乎社会效益。所以,不论是由政府部门管理的非经营性项目,还是由企业管理的经营性项目,都具有公共设施属性。正是这个属性,决定了高速公路管理者的社会责任,它要求管理者必须使高速公路保持良好的路况,为社会提供安全、快捷、舒适、经济、优美的行车环境。要达到这个要求,必须依靠养护管理来实现。
1.2 效经济益的需求
不论是经营性的还是非经营性的高速公路,都涉及到成本或经费问题,经济
效益要求经营运管理中要多收钱、少花钱或迟花钱。这就要求经营者(或管理者)必须保持路容整洁,保证安全畅通,以吸引和消化更多的车流;要求经营者(或管理者)尽量保持路产价值,防止或减缓其衰减,预防或及时维修病害,推迟大修周期,努力使全寿命成本(或经营期总成本)最低。要达到这个目的,也必须依靠养护管理来实现。
1.3 专业特性的要求
高速公路养护的主要工作是清洁、保养和维修,就如衣服穿久了会脏、会旧、
会破,需要洗涤和缝补一样。从专业技术层面上讲,以下几项也体现了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重要性:
1.3.1 保持路容整洁,确保视线良好和行车舒适。 1.3.2预防或延迟病害的出现,保持状态完好。
1.3.3弥补先天质量缺陷和设计缺陷,恢复、改进、完善道路设施。 1.3.4及时维修病害或排除设施故障,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1.3.5清理路障、抢险救灾,维持安全、畅通。 1.3.6保持沿线景观,保护生态环境。
2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特点与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
由于高速公路设计标准、建设质量、运营方式的特殊要求,决定其养护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
2.1.1实施养护作业的强制性。
高速公路在国家综合运输网络中所具有的地位及作用,决定了对高速公路的养护应当是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强制性养护。
2.1.2养护对象的广泛性、全面性。
高速公路的养护对象:除道路、桥涵及沿线附属设施外还包括交通工程设施、绿化环保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等各个方面。
2.1.3养护作业方式的机动性与时效性。
与一般公路养护相比,高速公路的养护更要求快捷机动、实用高效,养护工艺、操作规程程序性强,养护作业实施时需特别设置交通安全管制区段。
2.1.4养护技术的专业性和复杂性。 高速公路的养护除需要具备机械化、专业化外,还需不断探索和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在养护检测手段上,需具备现代化综合检测设备,养护工作涉及的学科领域比较宽泛,科技含量高、技术工艺复杂。
2.1.5综合养护成本高、人员素质要求高。
高速公路养护对象自身价值高,为保持或恢复养护对象的使用功能和服务水平,必须付出高成本。从事养护的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必须对养护对象的技术构成十分熟悉,必须具备高素质。
2.1.6养护管理行为已上升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必须树立服务观念、环保观念。
2.2 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异常迅猛,传统的、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验型养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目前暴露出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大多仍沿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不能反映高速公路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要求;养护经费的来源、拨付及使用方式,不能适应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的经营性要求,这些方面已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2.2.2养护运行机制落后,“重建轻养”思想严重。
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主要表现为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对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2.2.3缺少专业、统一的养护定额与规范。 截止目前,针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特点的全国性或地方性统一的养护定额与技术规范尚未出台,养护工程费支出缺乏严格的考核标准,随意性较大;养护质量的考核仍沿用一般公路养护的“好路率”指标,不能满足高速公路全方位养护的客观要求。
2.2.4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
虽然一些地方,一些高速公路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大多养护作业仍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组织,对国外已有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只处在试验阶段,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使用。
2.2.5.养护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养护机构人员数量不断增长,但人员素质总体呈下降趋势,普遍存在人才(特别是养护—线需求的技术管理人才)匮乏;养护队伍总体技术落后,由此导致人头费(包括工资、各种福利、补贴)居高不下,挤占了大量的养护资金;许多养护机构内部运行机制不活,养护作业效率低、成本高,限制了养护机构或队伍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上述问题造成了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技术的落后,已严重制约了高速公路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等性能的充分发挥,已形成我国高速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
3 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发展对策
3.1严格考核管理,提高员工素质
目前,高速公路的养护作业正逐步采取招投标方式,实行计量支付制度。承包人在接到养护任务后,首先就要制定一个能高效完成养护合同要求的考核制度,抓好考核制度的落实,做到目标分解、职责、加大检查和奖惩力度,逐条细化分解《公路养护技术规范》的要求。其中也要将环境、出勤、出工率与养护实绩列为考核内容,明确检查扣分办法,并加大日常护巡查考核力度,通过内业外业相结合、出勤与实绩相结合,抓好考核制度的落实。
3.2重视日常保洁,展现路容路貌
抓好全面保洁工作,是树立了良好社会形象的前提。高速公路的保洁不再是简单的路面清扫,它还包括交通安全设施如防眩板、标志牌的擦洗,路面油污清除,边沟、边坡、中分带杂物清除与杂草修剪等众多项目。比如路面油污,不仅给路面留下污点,很不好看,而且它的长时间存在还会发生化学反应,加速沥青路面的老化和损坏,给养护管理工作留下很大的隐患。所以,在日常养护中应事先备足清洗材料,巡查人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油污后立即予以记录并及时通知油污清洗人员迅速赶往油污现场清洗,以保证其不会对路面造成过多的损坏,保持路面具备最良好的技术状态。
3.3规范坑槽维修,确保安全畅通
路面坑槽是高速公路常见病害,它的存在直接影响路况质量与路容路貌,严重时甚至影响到交通安全。为确保畅通,做好路面坑槽的修补工作是养护的重中之重,坑槽维修要做好以下几点。
3.3.1积极储备 确保维修材料。 为克服公路养护的季节性、突发性和不稳定性,提高高速公路路面坑槽维修质量,首先必须解决好高速公路坑槽维修材料。温度较高的季节,我们使用综合养护车热拌沥青混合料进行规范修补,但到了温度低的季节或者是雨雪天气,综合养护车热拌沥青混合料修补坑槽效果不很理想,而雨水和冰雪往往又增加了坑槽的数量。高速公路养护初期,到了冬季或者是雨季,还有突发事件发生时,我们曾尝试使用多种修补材料,最近两年,我们使用采用加拿大技术的新型冬季冷补材料,它具有方便运输、易于储藏、简单操作等多方面的优点,对应急处理因各种灾害天气及突发事件引起的路面病害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