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二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说明:
1.本试卷共 12页,共41小题,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案须做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读图回答:
1.b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是( )
①到达b处的太阳辐射少 ②b处的地面辐射弱
③b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 ④b处大气的保温效益差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2.若右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a>b>c>d C.引起该 D.热力环3.右图是我国夏化图,则该图中
A.大连、太原、
B.太原、乌鲁木齐、大连 C.太原、大连、乌鲁木齐 D.乌鲁木齐、太原、大连
4.右图中若该天气系统位于北京市正北方向时,北京市吹(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B.气压:d>a>b>c
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至日大连、太原、乌鲁木齐三地气温日变的a、b、c三条曲线分别代表的城市是( ) 乌鲁木齐
1
D.西南风
5.实现海陆间水循环必须经过的途径是( ) ①洋流 ②大气中的水汽输送 ③陆地上的径流输送 ④人类活动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6.右图为一广阔海区的海面等温线图,该海区应是( ) A.处于北半球且有暖流流经 B.处于北半球且有寒流流经 C.处于南半球且有暖流流经 D.处于南半球且有寒流流经
下图为某科学考察队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第7题。
7.航行途中记载的下列现象,不可信的是( ) A.水温和气温越来越高
B.接近目的地时遇上热带气旋 C.有时正午阳光照射时没有影子 D.过日界线时日期将增加一天
如图:北京时间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3.9 °N、96°E)发生地震并引起海啸。据此完成第8题:
2
8.地震发生期间,印度东部沿岸的洋流流向是( ) A.从南往北流 B.从西向东流 C.从北向南流 D.从东向西流
9.关于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西北地区,化学风化作用明显
B.干旱地区的戈壁、裸岩荒漠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 C.黄河三角洲是流水沉积作用的结果 D.渭河谷地是一个巨大的向斜
10.双河并流奇观与地质构造或地貌有关,试分析下图四幅图表示正确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11.该“姊妹河”与塔里木河均在夏季进入汛期,原因是 ( ) A.均受夏季风影响 B.均受高温影响
C.分别受夏季风和高温影响 D.分别受高温和夏季风影响
12、唐代诗人林杰《乞巧》诗云:“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我国许多地方至今有“乞巧节”,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自家的庭院里向“织女星”乞求智巧。关于牛郎织女传说以及乞巧习俗不能反映的是( ) A.古代社会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B.人们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C.古代女子乞求心灵手巧的价值取向 D.人们对田园牧歌世外桃源生活的追求 13、《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 )
3
A.由西域传入 B.属水力灌溉工具 C.在东汉时普遍使用 D.最早出现于江南地区 14、《左传》隐公八年(公元前715年)记载,郑国和鲁国不经周天子同意,擅自相互交换了枋田和许田。对此,周天子也只好默许。这说明
A.重农抑商政策确立 B.土地公有制形成 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井田制遭到破坏 15、中国的瓷器以其巧夺天工的工艺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中世纪以来,欧洲兴起了一股收藏中国瓷器的热潮。下列是欧洲某收藏家的三个典型藏品,这位收藏家生活的时代不早于中国的(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6、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会馆的发展变迁”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会馆是
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②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③会馆的出现与明代商帮密切相关 ④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17、2010年3月3日下午3点,OCA(亚奥理事会)官员发布了广州亚运会火炬形象“潮流”。“潮流”整体造型剔透玲珑,融汇着木棉火红的英雄气与珠江壮阔的岭南情,折射出广州不同历史时期的独特定位。下面对有关广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定位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唐朝时重要的外贸港口,设有市舶使 ②元朝时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口
③近代抗击外来侵略的发祥地 ④改革开放的前沿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
②③④
18、“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