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桩顶标高达到设计要求,打桩前确定基准面的高程,在送桩至桩顶标高后,必须认真丈量送桩器余尺,确保桩顶标高达到设计要求。 5.5.1.7管桩质量
管桩在使用前进行复验,由专人严格把关,验看桩的龄期报告和强度报告。并进行逐根检查:A、桩外观有无质量问题,发现桩身有裂缝或桩身麻面等情况及时汇报;B、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施工。 5.5.1.8 桩的堆放和吊运
堆放底层应在吊点位置放好垫枕,现场场地应坚实,平整,确保垫枕支承点在同一平面上。堆放层数严格参照规范(97G361),一般不宜超过3层,吊运过程保持平稳,避免振动和冲击。
5.5.1.9 打桩中发现下列情况之一应立即停止沉桩: a)打桩过程中发生剧变;
b)贯入度已达到设计要求而未达到设计标高时; c)桩体突然发生倾斜,移位或严重回弹; d)桩身或桩顶出现严重裂缝或破碎;
5.5.2、常见质量问题现象,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5.5.2.1 桩身断裂
A、现象:
a.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当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贯入度突然增大,这时可能是桩身断裂。
b.由于地耐力达不到桩机所行走的地耐力要求,使桩机行走时下陷,使打好的桩在土层中断裂。
B、原因
a.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的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
b.沉桩不垂直,打入地下一定深度后,再用移架方法校正,使桩身产生曲折。
c.两节桩施工时,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弯曲。
d.制作桩的混凝土强度不够,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产生裂纹或断裂未被发现。 e.土的地耐力不够。
C、预防措施
a.施工前应对桩位下的障碍物清理干净,对桩构件要进行检查,发现桩身弯曲超过规定(L?1200)不宜使用。
b.在沉桩过程中如发现桩不垂直应及时纠正,不宜采用移桩架方法来校正。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处应严格按照操作执行。
c.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发现桩开裂超过有关验收规定时不得使用。
d.较硬的建筑物基础需挖除。
e.地基土的不均匀起伏变化变形,可采取控制贯入度及标高相结合的方法来控制沉桩,及时与设计联系勾通。 D、桩顶位移
a现象:在沉桩过程中,相邻的桩产生横向位移或桩身上浮。
b原因:
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
两节桩或多节桩施工时,相接的两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曲折。
桩数较多,土饱和密实,桩间距较小,在沉桩时土被挤到极限密实度而向上隆起,相邻的桩被浮起。 在软土地基施工较密集的群桩时,由于沉桩引起的孔隙水压力把相邻的桩推向一侧或浮起。 E、预防措施:
施工前应对桩位下的障碍物清理干净。
在打桩过程中,如发现桩不垂直应及时纠正,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处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执行。
沉桩期间不得开挖基坑,需要沉桩完毕后相隔适当时间方可开挖,相隔时间应视具体地质情况、基坑开挖深度、面积、桩的密集程度及孔隙水压力消散情况来确定,一般宜两周左右。
5.6、 施工防护措施 5.6.1设置防挤沟 5.6.2合理安排施工流程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进行施工,控制施工速率加强变形监测,以“监测数据指导施工的原则”。 六、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6.1、严格执行有关的安全施工生产的法规与规定。
6.2、 加强安全教育,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安全学习。对工人进行上岗前三级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职工调换工种或使用新工具、新设备前要进行岗前岗位安全教育和安全操作的培训。
6.3、遵守国家的劳动保护法,根据工种相应配备劳保用品。教育广大施工人员使用劳保用品,进入现场必须按标准戴好安全帽。
6.4、 针对本工程特点,施工外部和内部环境以及业主的有关要求,制定各工序具体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履行签字手续,下达作业计划的同时下达安全防护要求。
6.5、在施工区域和生活区域及道路上设置照明系统,保证夜间照明和生活用电。
6.6、严格执行各类机械设备的专人管理和操作制度,各类机械有安全防护设施,机械设备要定期保养,经常检修,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
6.7、 严格用电管理,现场临时电线线路按《施工临时设施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布设,必须由持证的专职电工上岗操作,不得任意拉接电线和电器设备,各类电器设备均设安全保险装置,严格执行“一机一闸一保护”,对电力线路、电器设备经常检查、维修、调整并做好测试、检查、维修记录。
6.8、施工区域内按有关规定建立消防责任制,按照有关防火要求布置临设,配备足够数量的消防器材,并设立明显的防火标志。
6.9、雨天要认真进行防洪涝、防淤积的安全检查。 七、文明施工措施
为保证我司良好的企业形象,进一步提高我司文明施工管理水平,搞好现场文明施工管理,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达到文明施工目标,制定如下文明施工措施:
7.1、设立文明施工管理常设机构,做到领导重视,逐级落实。设立文明施工投诉电话,及时处理有关投诉。 7.2、施工场地设置各项临时设施和材料堆场、停置机械场地等。现场材料的堆放,要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指定的区域范围分类堆放。材料转运堆放要有专人管理,场内废料和余泥及时清运,保持场内整洁。施工现场应符合环境卫生、市容、安全、保卫等各项要求,做到整齐、清洁、安全、美观。
7.3、做好文明施工宣传工作,增强施工人员的文明施工意识。
7.4、 现场施工人员一律要戴好安全帽,遵守现场的各项规章制度,非施工人员一律不准擅自进入施工现场。
7.5、施工现场要道路畅通,场地平整,无大面积积水,场内要设置连续的排水系统,合理组织排水。
7.6、 做好现场的治安、保卫工作,现场设置各种安全设施和配置劳动保护用品。在施工范围和生活区内不得有不文明行为,搞好宿舍卫生,在宿舍区不可大声喧哗,严禁\七害\及违法行为。
7.7、施工范围设置施工标志,告请车辆小心慢行和告请公众注意安全,施工范围的坑、沟、挖掘路面等危险部位设置护拦,加盖防护设施,并设置警示标志,夜间加强照明和设置警示灯,同时施工时在所占路段应设交通导向标志,保证施工现场道路畅顺。
7.8、 施工现场设置保证施工安全的夜间照明和保证行人、车辆交通安全的路灯照明,夜间施工要尽量减少噪音,对噪音较大的施工作业工艺尽量安排在日间进行,尽可能地减少噪音对附近单位、居民的影响。工程竣工后,在规定期限内清理、平整场地并修复因施工造成损坏的设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