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阅读理解(25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20:22:4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4.画“ ”句子中“固”的意思是“_______”:“或”的意思是“_____”。“泰。山”和“鸿毛”分别表示_________和________。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重”是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有些人的死“比鸿毛还轻”是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活中有许多人物的死比泰山还重,请你举一个例子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为人民服务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问题】

(1)选文引用___________的话分析了死的不同意义,一种是_______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①解释字义。固:________ 或:________ 于:__________

②整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的句子中的两个“死”字分别表达不同的含义:第一个“死”字表达了对为人民之情,可以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另一个“死”字表达了对法西斯的_________之情,可以换成“________”等。 (4)结合生活或阅读,你还知道谁的死重于泰山?谁的死轻于鸿毛?分别用一句话进行实例论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问题】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使弈秋诲二人弈 __________________ (2)非然也___________ ..(3)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_________ (4)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_____ ..2.写出“之”在文中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__________________ .(3)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_ .(4)弗若之矣 _______ .

3.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____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 结果后一个人学得不如前一个人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朗读“为是其智弗若与”应该读出( )的语气;“曰:非然也”应该读出( )的语气。

A.反问 B.疑问 C.否定 D.肯定

21、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盛物的器皿(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问题】

1.本文选自《 》。

2.根据文中画“________”部分的解释在括号里写出正确的词语。 3.对下列重点字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去”字是距离的意思

B.“及其日中如探汤”中“汤”字古义为热水,今义为菜的汁水 C.“孔子不能决也”中“决”字是判断的意思 4.翻译句子。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小儿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表里的生物

……有一回,父亲又把表打开了,我问: “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

“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父亲回答。 “为什么呢?”我又问。

“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你。”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我继续问“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父亲没有回答。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问题】

1.“表里的生物”其实是_______________,父亲说是小蝎子在里面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作者为什么不说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在刻画人物时采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描写方法,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2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问题】

(1)“见微知著”中“微”的意思是_______;“著”的意思是___________。这个词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文中画“”的句子中的“灵感”指的是( )

A.神异的灵应 B.创作的冲动 C.细腻的感觉 D.突然间得到的启发 ②从这句话中可知,科学的灵感是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获得的。这里采用华罗庚的话来说明观点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可知,经由“偶然的机遇”发现真理,要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条件。

24、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问题】

1.选文节选自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文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具体事例说明了要阐述的道理: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阅读理解(2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m22w0n7lz44s0w0d4ij47hq70zb09011v8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