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语文热点押题作文分析及优秀作文
根据以下材料,按要求完成写作。
材料一:央视2019《主持人大赛》总决赛第二轮规则
选手将根据现场抽取的图片内容,进行一分钟的即兴描述,一分钟后,这张图片将进行缩放,展示更多的信息,选手将通过图片上的全新信息,进行一分半的即兴论述。
材料二:央视2019《主持人大赛》选手王嘉宁所抽题图
材料三:
“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董卿(于央视2019《主持人大赛》总决赛第二轮点评选手王嘉宁时所说。)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简析】
一个观点:关于考场作文,我以为一定要抓住“最佳立意”,也就是说,要抓住命题人给这个材料的最主要的意图。虽然理论上讲,可以“多角度立意”,但我还是建议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强调从最佳立意的角度来写作,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降低偏题甚至离题的风险。而“所谓多角度”,可以在最佳立意的前提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论述。
最佳立意:所谓枪响之后没有赢家,指的是伤害这个动物也意味着在毁灭自己;即便你占尽了优势,也不可能为所欲为。这里的动物,代表着自然,而枪手则代表人类。双方在平衡木的两端,只要打破平衡,都会跌下悬崖。也就是说,都是输家,没有赢家。大自然生物圈的变化时刻提醒着人类需要克制自己的无限欲望,万物的发展都处在平衡状态。所以,请人类放下手中的猎枪,收起那不该有的欲望,人类和自然的平衡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维持。
我不建议把这个“平衡”推广到人内心世界的平衡、人与他人相处要保持平衡等等方面,而应该把本题的主旨定位在“人与自然”这一母题之下。
共赢,还是同输?
(标题虽然是一个选择问句,但也暗含着作者的观点:人与自然要追求共赢,而不是同输)
枪声过后,一只只野生动物倒地,人们食其血肉,寝其皮毛,愉悦了胃肠,装饰了形体,欣欣然而有喜色,似乎是赢了。
(开头紧扣材料;文言色彩的语句,富有文采)
可是,果子狸带来的“非典”病毒夺走了多少人的性命?而连昼伏夜出的蝙蝠都没有躲过人类的猎杀之后,“新冠”肺炎病毒开始了更猛烈的“反攻”,整个世界都为之色变。谁赢了?品尝到美味的人们,还是被杀之后用病毒来“报复”人类的蝙蝠们?
(紧扣文题,联系现实,使用问句,引人深思)
其实,岂止是那些被猎杀的动物们?还有那些被乱砍乱伐的树木,那些被肆意破坏的热带雨林,那些濒于灭绝的植物。在人类这个处于食物链最顶端的“捕食者”面前,大自然中所有的生物仿佛都是那么的脆弱不堪。(由此及彼,没有仅仅局限于“动物”,论述由此走向深入)“征服自然”,越来越自信的人们高喊着这一口号,忘记了自然本是人类生存的依靠,而不该是被征服的对象;忘记了“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方可以“养生丧死无憾”。于是,地球这个原本美丽的家园变得千疮百孔,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频发的各种极端性的灾难:干旱、洪水、蝗灾、不断变异的病毒……未来,我们是要离开地球,到太空去流浪,还是要带着伤痕累累的地球去流浪?无论哪一种,人类,自然,都不是共赢,而是同输!(联系现实,直接引用或化用名句,富有文采,事例丰富,论述有力;亮明观点)
其实,完全是可以共赢的,如果人类的目光不那么短浅,不那么的急功近利,不那么的贪婪。(过渡句)
我们不是没有既可以御寒又可以装饰的衣物,只是为了满足“人无我有”的虚荣和对金钱的贪欲而不惜开枪。
我们不是没有既可以果腹又能满足健康需要的食物,只是为了满足膨胀的味蕾而展开杀戮。
我们不是没有既可以立足又能满足生存需要的土地,只是为了满足日益骄横
的野心而肆意践踏。
(三个段落,构成段落排比,句式整齐;否定句呈现,既是批评,又是建议) 欲望迷住了我们的双眼,只要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就不懂得敬畏自然。“田园将芜胡不归?”可当田园变得既荒芜又衰败后,又能归向何处?
(活用诗句,问句引人深思)
人类与其他生物本处在平衡木的两端,任何一端失衡,彼此都会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保护它们,其实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也没有哪一种动物是与人类毫无关系的、孤立的存在。当人与自然的和谐被打破,最终的结局一定不是某一方的独赢,更不是共赢,而是“同输”!
(再次紧扣作文材料,进一步强化文章观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其他生灵共享一个家园。大自然本是善良的慈母,请不要把她逼迫成冷酷的屠夫。
(化用雨果的名言结尾,简洁有力有文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