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我是什么》教案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我是什么》教案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30课,齐读课题《我是什么》,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到底我是什么呢?听老师读课文,你们边听边想,等一会儿看谁能猜出来。 二、师范读课文。猜猜我是什么。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生自读课文,把课文中的生字多读几遍。 2、齐读课文,要求读通顺,字音准确。
3、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你最喜欢哪段就回家多读一读。
4、同桌学习我会认的字。 A、读出生字,要求字音准确。 B、互相说说是怎么记住生字的。
5、齐读生字,说说这些字的偏旁部首和字型结构。 6、交流怎么记住生字的方法。 7、用生字组词,看谁组得多。 8、自读生字,边读边记。 9、开火车检测生字。 四、我会读。 漂浮、灌溉、灾害
机器、电器、乐器 冲毁、毁坏、毁灭 暴躁、风暴、暴风雪 五、学习我会写的字。 1、齐读生字。 2、给生字组词。 3、用学过的方法记字。 4、描红练习。
六、作业: 1、收集资料,在日常生活中,水做了哪些好事,做了哪些坏事。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熟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30课,还记得文中的我是什么吗?(水) 二、作业反馈。
1、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怎样变的?
2、在日常生活中,水做了哪些好事,做了哪些坏事。 三、讲读课文。
1、自读课文,哪个自然段讲了水既做好事,又做坏事。 2、齐读第四自然段。 指导朗读,读出水的特点。
既然水有这些不同特点和作用,那我们就要多了解有关水的知识,让它来为我们做好事。下面请看水的几种不同形
态。
3、课件展示:
水——汽——云——雨(雹子、雪)
4、快速自读课文,看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以上内容。 5、讲读第一自然段。
自读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水——云(白云、乌云)
指导朗读,你最喜欢哪句读哪句。 6、讲读第二自然段。 云——雨或雹子或雪 7、齐读一、二自然段。
课件展示,一、二自然段的整个过程。
8、自读第三自然段。请生表演: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
四、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来读并背诵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我是什么》教案 课前观察
《我是什么》是一篇常识性课文。本课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关系。课文内容生动有趣,语言朴素而生动,是一篇寓科学知识于趣味故事的优秀教材。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观察大自然的能力的目的。 水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陌生,所以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
文的结构特点,积极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获得创新活动的感性经验和简单方法,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使外在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得到升华,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水的变化及与人类的关系。 信息资料
1、生字词语卡片、故事录音、反映水的变化的录像片或课件。
2、师生收集水与人类关系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故事导入:同学们,今天我想把一个调皮可爱的小朋友介绍给你们,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们呀?(播放录音故事) (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探究的*。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了解了课文大意。) 2、谜语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条谜语,看看
你能猜到谜底吗?”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板题) 对话平台 自读
1、给学生充分地时间自由读课文。同时用笔标出生字、词语和不懂的地方。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评议读书情况。强调标出的生字、词语,注意难点的字音。如:”躁、灾”是平舌音;”稼”是第四声,在”庄稼”一词中,读轻声等。
3、读书交流,鼓励质疑。说说读完课文你了解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对问题进行梳理、归纳、解答。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读书质疑的良好习惯。教师有效地收集学生读文后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与走向。) 识字
1、利用生字卡片,出示”我会认”中的11个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指认,交流识字的方法。
2、请同学来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生字和词语。(参见”我会读”)。
3、分组开火车读字词比赛,评出优秀小组,读得不准的,请组内的同学帮助纠正。 写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