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课标》强调:教育的宗旨是充分调动学生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强调学生的“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传统的大班额教学体制下,每个班级的学生在智力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知识能力、个性差异等各个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一切势必会产生好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均得不到满足,尤其是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习惯养成受到严重的挑战。学习过程中各个层次的学生参与体验的程度大相径庭,很难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而且,学生的个性差异难以兼顾,正是考虑到这一现象的严重性,学校提出了分层教学的设想,研究探讨如何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推进、整体提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建立信心,看到希望,主动学习,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实现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的教学要求,从而大面积提高班级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提出了“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的课题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特点,可以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
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古已有之,如“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在国外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学者,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他主张“不同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分层教学正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全班学生区分为若干层次,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更符合所有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从而确保教学活动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向前推进。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认真分析研究,实施科学分层走班。
认真分析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A、B层次。A组为学习能力强、学习成绩优的学生,在A班上课,B组为相对各方面较差的学生,在B班上课。这一工作可在开学初,结合上学期期中、期末考试英语成绩总分进行。
分层原则: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随着学生情况的改变而改变。
(二)、落实分层思想,优化教学环节
1、备课。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
2、课堂教学。教学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区别对待。对优生以鼓励创新为主;对中差生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为主。要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特别是在问题设计上要有梯度,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作业。学生作业分必做、选做两类。必做作业A、B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这是根据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和内容设计的、基础性的习题。选做作业主要指拔尖提高题,根据A班学生学习水平设计,要求A班必做。鼓励B班学生去做,但不强求。
4、评价:在作业批改,学期总评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B班学生主要是表扬,不断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采用激励性评价,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班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5、辅导:对A班学生的辅导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注重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并进行拓宽、提高,充分开发其学习的潜能;对B班辅导重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和基本的题型的解决上,以打好基础为目标。在辅导形式上,除采用教师个别辅导外,还可成立课外兴趣小组,互助小组等,开展互帮互学,使学生整体优化。
(三)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2015年3月—2016年3月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 (2015年3月—2015年4月)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理论水平;讨论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制定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成果形式: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5年5月—2015年12月)
对课题开展实践研究,探索分层教学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在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评价和课后辅导等方面进行一一探索、实践、改进、总结提高,完善分层教学的实效性和时效性,通过观察、调研、问卷、成绩分析等手段反馈信息,总结本阶段研究工作,撰写阶段研究报告。 成果形式:课题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完善、提高和结题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3月 )汇集整理各项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结题报告,申请结题并完成结题工作;专题上传ftp,形成资源共享。
四、主要结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