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的语文预习能力的培养
南阳市第七小学 万晓艳
在当今小学生语文学习现状中,大多数孩子预习能力较差,主要表现为态度马虎,方法不当。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缺乏指导,家庭缺乏配合,孩子缺少练习所致。新课程实施以后,面对大量的信息和阅读素材,预习能力差日益成为阻碍学生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绊脚石。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预习能力,我认为既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又要有科学指导学生提高预习能力的方法,让学生喜欢预习,学会预习。
一、培养小学生语文预习能力的必要性
预习是语文学习的开始,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准备。预习充分、合理、有效,不仅有利于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也必然促使教师更加深入地去解读教材,预设课堂。学生的预习与教师的预设相互交融的时候,是课堂最具生命力的时候。预习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受创造的快感。
预习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内容,在课程实施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我们都知道,有效的语文学习一般包括课前预习、课内学习,课后巩固,三者缺一不可。而课前预习的作用就在于使每个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个整体把握,对学习困难有个心理准备。预习内容是所学新知识的基础与先导,所学知识是预习的延伸与发展。通过预习可以使学生更加熟悉、掌握一些已有知识,并对新的知识完成在“知识
树”上的架构,为学生有效的课堂学习奠定基础。也就是说,预习在语文学习中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 二、培养小学生语文预习能力的策略
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注重目标设定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布置预习就是一句话:“今天回家预习某某课。”学生往往无所适从,充其量只是读一读课文,甚至于有些人连课文都可能没有读通。这样不仅达不到预习的目的,反而会养成学生做事盲目、草率的坏习惯。我们的学生千差万别,他们的接受、理解、感悟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告诉我们:预习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要循序渐进地设立恰当的预习目标。 (二)丰富预习方式
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比如中年级的学生可多采用合作预习与独立预习相结合的方式,不同的方式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自主预习的兴趣和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丰富的预习方式,让预习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必然要求。 (三)选择合理的方法
合理地选择方法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在小学阶段我们尤其要重视以下几种预习的方法。
熟读课文——语文学习中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方法,是一条捷径。课前朗读得充分可以保证学生在课上始终紧跟教师的讲解,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学生课前读熟课文的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还要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的习惯,读出语感。
认字解词——从中年级开始,教师要重视学生课前认字解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课前查询重点字、词的练习,作为预习的一项工作。几年下来,学生不仅能很好地巩固查字典的方法,而且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起到了积极的效果。
信息收集——要在预习阶段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其为课堂学习服务。就拿文本链接知识的预习来说,要注重体裁的差异,写人的文章要着重指导学生查作者的资料,写作时的背景及时代,该篇文章的写作特点,作者主要的写作手法;写景的文章主要收集景物所处地理位置,该处景点的历史故事与景物特点的相关文章等等。学生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丰满了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有利于更好地学习。
品词品句——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对文本的第一感受,要教会学生凭借语感品一品文中令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这样的预习设计,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四)有效的指导介入
预习是十分需要指导的,这指导包括学生同伴,教师,家长等。学生预习的时候要有监督,也要有指导。比如教会学生在预习中如何去发现问题,如何收集资料,教师可以在新授课前简单指导学生在预习时,从一篇文章的哪些内容、方向去探讨,如何去发掘、确立
与课文相关的主题学习内容等等,这样可以提高预习的效率。对于一些比较难的内容,预习时如果能促成小组研究性的预习,那么学生接触的范围和视野一定能够更加开阔。再如一些要求学生回家进行的预习工作,可以通过家校联系本和家校信息平台,取得家长的支持,可以使学生更快地解决一些预习中碰到的困难。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力,及时有效地介入学生的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五)注重预习检测
对孩子的作业,检查落实是关键,预习也不例外。对作业检查,老师不能说一套做一套,一定要每天按时检查预习作业,对认真完成的学生要大张旗鼓的表扬,对不完成的要积极与家长联系,并给与一定的处罚。再通过思想教育,让孩子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使其明白:预习作业绝不是可做可不做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也会设计一些环节,让认真预习的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让他们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使其他孩子感受到预习的好处,从而产生认真预习的愿望。对学生的预习作业,我从不做简单评价,时时注意给予真诚而富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评价。让孩子从中感觉到老师对他的付出的认可、赞许,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学生更主动地完成预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