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教导处工作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在新学年新学期中,我们教导处将牢牢抓住“一个中心,两个基 本点”,即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管理和教师发展为基本点,坚持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和“科学、规范、精细” 质量管理理念,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培育特色,以养成训练为基础,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强化管理为抓手,全面落实各项教育教学工作, 促使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1、加强教导处日常管理工作,使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努力
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2、加强各科教学活动,在各级各项竞赛中争创佳绩。
3、规范学科组活动流程,提高学科组活动的质量,促进教师“教” 和
“研”能力的提高。
4、加强师资培训力度,通过大练基本功和培训、磨课等活动,着
重培养青年教师,确保教师队伍有层次、稳固提升教学水平。
5、按计划有序开展兴趣活动和课外活动等,做到计划、组织、人
员、内容和时间五落实,着力加强学校的特色建设。
6、坚持走科研兴校、兴教之路,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加强校
本培训,提升办学水平。
三、主要工作
1 / 12
一)学校
教师培养:立足平台、超越发展
1、本学期尽可能的传递各种教育教学信息,为教育教学服务。 2、学期初对教师们进行师德教育,观看光盘。 3、课堂教学研讨。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亦 在课堂。学校将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骨干教师示范 课、青年教师评优课、中老年教师传经课、名师引领课等,加强学科 组之间的相互听课交流,促进学科组之间的互动提高,加快教师的专 业发展。
4、组织新教材培训,帮助一线教师进一步认识教材的编排特点。
让老师们就教材的新特点展开讨论,同时就如何用好新教材,让学生 能更系统掌握教材里的知识体系。
5、培养活动。
1)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有效开展“师徒结对”。
是学历层次的提升,鼓励青年教师参加高学历的进修,努力使
本科及以上的教师达到 90%以上;二是落实开展好师徒结对活动,通
过徒弟汇报课、基本功竞赛、“优秀师徒”评比等,促进青年教师的 快速成长,达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目的,使我校的教师队伍进 步强大起来,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三是积极组织校本培训,提高 教师对于网络信息的搜索、加工利用的能力。
2)注重骨干教师的培养,发挥骨干的示范引领作用。
为已获得省级骨干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区名师培养对象、区级 名师的教师 “提目标、上档次、指路子、压担子”。开展名师骨干教 师结对子活动,互相听课交流,一对一培养青年教师,使青年教师尽
2 / 12
快成长起来。另外,教导处结合XX区名师培养对象的契机,发现苗
子,重点培养,争取在本年度市、区级各项评比中有教师脱颖而出。 6.合作交
流。
本学期开展与周边兄弟学校开展交流活动,交流经验,采取走出 去拜师,请进来展示的活动,提高管理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教研组
本学期每个教研组利用教研日开展以下教研活动
1、组织一次“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轮听课”,并把上轮听课上升
到课题的高度,本学期确定的探索方向为
a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b体现学生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及和谐平等的师
生关系。
C、体现学习的探索性,
探寻具体帮助学生不断优化学习方法、提
高学习效率的途径及联系生活实际活学活用书本知识的能力。
d体现学习的互动性和合作性,尝试进行研讨式学习的课堂操作。 2、每年级组组织一次 “新课程课堂教学汇报课”每个教师出课 一节,课
后说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然后教研组内的教师进行分析、 研讨、交流。
3、每个教研组隔周教研日都要总结、交流、反思本周教学情况和
课题进展情况,教师之间互相沟通,共同研讨,使教师的困惑能得到 及时回应,共享经验和共同发展。
三)教师个人
教师每节都要进行教学反思,体现在教学叙事中,引导教师对自 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发挥教师参与教研的主体作用,
在研究和反思的状态下实践,把教研的主战场放在课堂上,切实解决 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3 / 12
四)教学常规:常抓不懈、追求细节
没有好的管理,没有规范的制度,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 育。本学期教导处将根据学校制定的规范要求,尤其是“六认真”教 学常规的要求,积极试行层层负责制,明确教导处、学科组以及教师 的职责,有效开展各项工作。
1. 严把“备课、上课、作业和批改、辅导学生”四个关。
备课:积极鼓励教师利用网络进行资料搜索、整合和利用。本学 期重点加强集体备课,教师在独立研究的基础上要利用备课组进行集 体备课。在备课中突出教师个人的二次备课,突出自己的个性化教学 风格,加强对教师的随堂检查。本学期,重点在备课的操作流程上再 作细化的规定:①通读教材。(不能教一课备一课)②通读年级段的
《课程标准》要求。③重视课本上的初备课。④阅读《教师用书》。
⑤阅读他人成功的案例与有用的做法。(教师手中要有一定量的参考 资料)⑥独立思考,发挥自己的优势,撰写教学预案。
上课:本学期积极推进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对于教师听课的要求 是每个月不得少于 4节,教研组长每个月不少于 5 节,中层领导每学 期不少于 60 节,鼓励跨学科听课。
作业和批改:继续提升教师的观念:确立正确的作业观。教师要 精心布置作业,加强针对性,体现灵活性,提倡分层布置作业,控制 学生的课外作业量。语文忌死抄、死背,注重积累性、应用性作业的 布置,数学忌机械、重复性作业,注重实践性、应用性作业,其他各 学科也应创造性地布置作业。各年级要扎扎实实抓好写字工作与本校
4 / 12
的校本课程《写字》相结合,严格抓好学生的写字质量。作业批改要 认真、及时、正确,要加强面批的次数。
辅导学生:本学期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及格率,因此,本学期重点 是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学期初建立各班学困生档案工作,要求对学困 生教师能做到耐心、用心、恒心,不可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造成学 生对学习、对老师的逆返心理。
五)校本教研:优化组合、研学一体
1、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为:个人钻研——集体商讨——形成教案— —个人反思。第一步,教师个人钻研。教研组长提前确定备课内容和 集体备课的时间,然后每个教师进行认真钻研,就二 xx 分钟的精讲内 容作好充分准备;第二步,由事先分工安排的主备教师发言,拿出其 教学设计初稿,然后进行集体探讨,要求学科组成员畅所欲言各抒已 见,经过观点上相互激烈碰撞与争论,及时加以比较、切磋和完善, 最后确定最佳方案;第三步,形成教案:每个教师根据集体达成的共 识,具体设计教学方案,并写出教案;第四步,个人反思:教师个人 根据实际执教情况,认真思考,深刻反思,并写出教后反思。
rb
2、同课研究
要求各教研组组织组内教师积极投身教学研究活动中去。本学期 每年级组组织不少于两轮磨课活动。第一次做到教案由本组教师一起 研讨定稿,上课提前告知全校,听课以后集中评课,一轮活动结束写 好反思总结,并上传磨课教案和课件。第二次组织一次“新课程课堂 教学探索轮听课”,并把轮听课上升到课题的高度,本学期确定的探 索方向为
5 /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