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
关于宣武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几点思考
为全面落实区“十一五”规划纲要,实现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定位要求,大力发展主要面向生产者的服务业,促进产业全面升级,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现就促进我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问题,提出一些初步思考。
一、背景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主要面向生产者的服务业”,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服务业工作的突破口。生产性服务业是指直接或间接为生产过程提供中间服务的服务型产业,它涉及信息收集、处理、交换的相互传递、管理等活动,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商务组织和管理机构。生产性服务业能够细化和深化专业分工,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扩大国际国内服务市场,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结合我国统计标准,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包括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五大门类。
二、宣武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特点 1.总体规模较大。
2006年全区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4.9亿元,比上年增长11%,高于全区GDP增速1.3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8.9%,比全市同业比重高1.3个百分点,占服
1 / 14
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3.9%,比全市服务业比重低9.1个百分点。从行业规模看,生产性服务业呈现出金融业占据半壁江山的结构特点。金融业行业增加值为47.1亿元,占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为49.63%;其他四个行业规模相仿,见下图。金融业、商务服务业和科技研发三行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超过5%,成为我区经济增长支柱行业;交通运输业占4.5%,接近支柱产业水平。与全市生产性服务业相比,我区金融业、商务服务业比重较高,科技研发业规模相仿,交通运输、信息服务业差距较大。
2006年宣武区生产性服务业行业规模商务服务16.97%科技研发12.43%金融, 49.63%交通运输11.59%信息服务9.48%
2006年宣武区生产性服务业规模结构
生产性服务业 金融 商务服务 科技研发 交通运输 信息服务 增加值 (万元) GDP占比94.9 47.1 16.1 11.8 11 9 38.9 19.3 6.6 4.8 4.5 3.7 2 / 14
(%) 生产性服务业占比(%) 100% 49.63% 16.97% 12.43% 11.59% 9.48% 2006年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行业规模信息服务23%金融34%交通运输15%商务服务14%科技研发14%
2.发展速度较快。
从发展速度看,2004年至2006年期间,全区生产性服务业增速达13.2%,高于全区GDP增速4.5个百分点,高于服务业增速2.3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中发展最快的是信息服务业,增速高达65.9%,超过生产性服务业总体增速52.7个百分点,比服务业增速快55个百分点;其次是科技研发业,增速为19.4%,比生产性服务业总体增速快6.2个百分点,比服务业增速快8.5个百分点;商务服务业增速较为平稳,为14%,比服务业增速快近1个百分点;发展速度相对较慢的是交通运输业以及金融业,增速分别为5.6%和8%,低于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业增长速度。
3 / 14
2004—2006年宣武区生产性服务业增速70.00`.00P.00@.000.00 .00.00%0.00% 科技研发,19.40% 商务服务, 14% 信息服务,65.90%金融, 8% 交通运输,5.60%生产性服务业,13.20%
3.贡献率较突出。
从增长贡献率看,生产性服务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44.98%,其中增长贡献率最大的是金融业,2004年至2006年增长贡献率为20.57%,信息服务业和科技研发业贡献率较为接近,分别为9.57%和9.09%,增长贡献率相对较小的是商务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分别为5.26%和1.44%。
2004—2006年宣武区生产性服务业贡献率金融20.57% , 信息服务,9.57% 科技研发, 商务服务,5.26%9.09%1 交通运输,1.44%0.00.00 .000.00@.00P.00%
4 / 14
从目前我区经济运行情况看,今年上半年,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确立,主营业务收入占服务业比重达到77.6%,其中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增长较快,分别增长54.9%和13.9%。
4.行业集聚态势较明显。
我区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主要分布在广外、广内、牛街、白纸坊四个街道辖区内,地理分布呈现出西密东疏格局;功能街区集聚功能凸现,广安门商务区、马连道采购中心区和国际传媒大道集中有相当数量的骨干生产性服务业企业。金融机构多分布在广安门商务区、国际传媒大道等功能区和主要干道附近;科技研发业骨干企业以提供工程技术服务为主业,多为国有控股公司,主要集中在广安门商务区;商务服务业领军企业集中分布在广外、牛街等地,以广内和牛街地区企业资产规模较为雄厚;信息服务业企业密集分布在马连道采购中心区和国际传媒大道,交通运输业骨干企业分布在牛街、陶然亭地区。
5.企业活跃发展,从业人员众多。
我区生产性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占全区服务业企业(不含金融业)的22%。其中,科技研发业骨干企业多为国有控股企业,主要提供国际工程技术合作服务;商务服务业个体工商户增长迅速,资产总量连续两年以30%的速度增加;信息服务业则由外资企业领军,技术改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增长。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规模占全区服务业从业人数比重高达41.4%。商务服务业从业人员占生产性服务业全部从业人员的76.48%,科技研发业从业人员占18.11%,交通运输业和信息服务业的从业人
5 / 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