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为人民服务》名师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6 3:06:0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为人民服务》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彻、迁”等9个生字,会给它们组词,学会“革命、街坊”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3.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子含义,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学习“彻、迁”等9个生字,会给它们组词,学会“革命、街坊”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子含义,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你在哪里看到过“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字呢? 2.你在哪里听到过这句话呢? 预设:阅兵式上。 3.谈话导入。

你知道这句话的含义吗?你知道这句话是谁提出来的吗?你知道他是在什么场合提出来的吗?一起走进课文来看看。

4.历史解读。

这句话原本是毛泽东在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会上的演讲。张思德因奋力将队友推出窑外,自己被埋而牺牲。毛泽东在演讲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1 / 7

二、认读生字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得很熟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你认识它们吗? 革命 解放 彻底 利益 意义 剥削 压迫

批评 兴旺 五湖四海 目标 责任 牺牲 死得其所 制度 寄托 哀思 2.和同桌互相指读生词。 三、内容感知

(一)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围绕中心论点讲了哪些? (二)快速默读课文,完成任务。 要求:

(1)把文章读通顺,读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文章除作者外还涉及到了几个人物,他们是谁? (3)作者围绕中心论点谈了几点?

(三)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课文,交流讨论: (1)谁来为人民服务? (2)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

(四)再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号,思考:课文每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内容?试着找出关键词句加以概括。

1.每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都在讲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 2.合作完成表格的填写。 3.小组展示: 示例一:

(1)自然段内容:革命队伍是为人民服务的。

(2)每句话在讲什么?(谁是革命队伍?革命队伍为谁工作?) (3)提问:张思德是什么人?

4.小组展示对课文的理解,填好表格,交流展示:总结本文的中心论点: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5.谈一谈你对中心论点的理解。 四、整体感知

1.文章除作者外还涉及到了几个人物,他们是谁? 预设:张思德、李鼎铭、司马迁。

2 / 7

2.简单谈一谈你对他们的理解吧。

3.认真品读课文,作者围绕中心论点谈了几点? 预设:

(1)要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的生死观。

(2)要接受批评,接受批评的原则是“是不是出发点为人民服务”。 (3)我们要团结起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减少牺牲。 五、学写生字

下面我们来学习会写的字9个,相信大家可以很认真地记住它们。 1.课件出示:

会写的字:彻 迁 泰 迫 批 标 牺 炊 葬

2.打开“优教学生字”,逐个学习,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3.小组讨论:要写好看这些字,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预设:观察字形,掌握结构,仔细书写。

4.巩固生字:抄写今天学的9个生字。展示书写,跟课本上范例比较一下,看谁写得好。想一想你能怎样记住它,组成词语记一记。比一比谁的方法最好用。

5.小组评选最美书写,教师投影展示。 六、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为人民服务》”,一起来闯关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这篇课文是一篇演讲稿,先来明确一下演讲稿的格式。 预设:同学们说一说,老师进行补充和强调。 2.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又是怎样来证明的呢? 预设:提出观点——证明观点。

3.根据学习要求,小组进行研读,合作学习。 二、探究思考 (一)提出论点。

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体会到作者的论点。 1.出示句子一:

3 / 7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预设:

(1)完全:除了为人民服务没有别的目的。

(2)彻底:无论何时何地就是为人民服务,是贯彻到底的为人民服务。 2.说说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请找出相关的词语或短语,进行整理。

预设:

(1)要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的生死观。

(2)要接受批评,接受批评的原则是“是不是出发点为人民服务”。 (3)我们要团结起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减少牺牲。

3.作者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中心论点,是怎样一层一层证明的呢?(二)证明观点——死的意义。

1.认真读一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表达观点的? (1)出示句子: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2)作者怎样说明了“死的意义”不同? (3)你读出了什么?

(4)“死的意义”有什么不同呢? 预设:学生试试回答。 2.读一读司马迁的话。

预设: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引用来例证。

(2)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生死观,什么样的生死观是正确的呢? 预设:学生自由回答。

(3)你还能想到哪些古诗词也是在论述生死观呢? 预设: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4 / 7

3.读一读“阅读链接——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内容,说说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重点研读: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 4.研读价值观。 (1)出示句子: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预设:分别说一说你所了解的人物。 (2)出示句子: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3)在说明生死观的问题上,列举了张思德同志的事例,说明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这一观点。

(4)听老师讲一讲张思德的事情。

预设:老师准备张思德的故事和他牺牲的有关资料。

张思德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一个穷苦农民家庭。1933年12月参加红军,不久加入共青团。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担任过中央警备团警备班长和毛泽东的卫士。在一次反六路围攻的战斗中,他右腿先后两次负伤仍强忍剧痛,冲入敌阵,缴获了敌人两挺机枪。在长征途中,他曾两度经过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历尽千辛万苦。1944年9月5日,他带领战士们在陕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时,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他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被埋在窑洞,牺牲时年仅29岁。

为了悼念张思德,中央机关和中央警卫团在延安凤凰山下枣园沟口的操场上为张思德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参加了追悼会,亲笔题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高度赞扬了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和革命精神。

5.如何通过了解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呢? 预设: (1)了解背景 (2)了解人物

(3)归纳整理,课后扩展

5 / 7

(三)证明观点——接受批评。 1. 出示句子: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1)先想一想每一句话的意思,然后说一说句子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2)你读到了什么?

(3)句子一:我们要欢迎批评。 (4)句子二: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 (5)句子三、四:我们接受任何人的批评。

2.大家思考问题:衡量批评是否正确的标准是什么呢? 预设:是不是为人民服务?

3.思考:关联词语的使用有什么作用? 预设:紧密联系,层层递进。 (四)证明观点——团结互助。 1.出示句子:

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1)在革命中会遇到困难,会有牺牲,我们要减少牺牲,团结起来。 (2)谈一谈你的理解。

2.小组成员交流讨论:开追悼会的目的是什么?。 预设:

(1)寄托哀思。 (2)使大家团结起来。 三、阅读理解

总结一下本文论证论点的方法有哪些呢? 预设:

(1)举例子证明。 (2)对比证明。

(3)引用材料、经典证明。

6 / 7

四、交流展示

1.在革命年代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献出了生命,在和平年代你还知道哪些“为人民服务”的人物和事迹呢?

预设: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白衣天使们。 2.作为小学生可以做点什么? 预设:自由表达即可。 五、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为人民服务》”,一起来闯关吧!

7 / 7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为人民服务》名师教案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neqf5xpmn9mzf00wrvr0a0pl1szsm00hf1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