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一)
变
①马市长放下手里的茶杯;望着女儿说道:“现在农村的条件的确差些;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愿到农村去;而这个女大学生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她这种精神很值得表扬;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 ②“有什么事就说吧。”
③“我们单位有个刚分配来的大学生;放着清闲的工作不干;偏要到农村搞什么乡镇企业;您说她是不是太傻了?”
④马市长吃罢晚饭;在客厅里悠闲地品着香茶。女儿笑吟吟地走过来:“爸;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
⑤“什么?”马市长顿时收敛了笑容;“你怎么能这样;这绝对不行!” ⑥“哦;那么她爸爸是谁?”马市长问道。 ⑦“就是您老人家呀!”
⑧女儿神秘地笑了笑;说:“不对;我认为应该表扬她爸爸;因为她爸爸十分支持她。” 1、这篇文章的顺序被打乱了;请将正确的顺序;按序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文中突出表现马市长“变”的一对词语是 和 。 3、文中女儿向父亲“请教”的目的是 4、文中第⑤句里的“这样”的含义是:
(1) (2) 5、你认为文中的马市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参考答案】
1、④②③①⑧⑥⑦⑤
2、“大力支持”“绝对不行” 3、为了获取父亲对自己行动的支持
4、(1)作出下乡的决定;(2)以这样的方式获取支持 5、言行不一
(二)
走进书里去
①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②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搏 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奈 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豪 毫)不费力地坐在
(荧 影)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④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⑤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1 / 3
⑥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1、阅读①—③段;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粗略—— 瞬间—— 3、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
4、读小说和看影片有什么不同?
5、作者把___ __比喻为__ _____的宴席。把_______比喻为_____的快餐。 6、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是什么? 7、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应划掉的字依次是:搏、奈、豪、影
2、粗略的反义词是“细致”、瞬间的反义词是“永恒”
3、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豪 毫)不费力地坐在(荧 影)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比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4、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看影片和卡通虽然有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5、作者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 6、阅读书籍
7、【改题标准】表明你的观点(得1分);引述作者观点(1分)、结合自己读书经历论说自己观点(1分)、语言通顺(1分)。
(三)
庄重的乞讨
庄重;是人的尊严的一部分;你见过乞讨者的庄重吗?
那天;我乘20路电车;看见一位双目失明的中年男子坐在车上;神情níng zhòng。不一会儿;他热情且有礼貌地介绍自己:\女士们、先生们;我是下岗的;有个儿子;刚进大学。现在生活发生点困难。我平时喜欢音乐;吹口琴是自学的。我为大家表演口琴独奏;愿大家途中愉快。\说完;他便从洗得干干净净的灰色中山装口袋里摸出了口琴。随即;一车厢的人听到了熟悉的《喀秋莎》的旋律;他那精湛的吹奏技巧令人屏息细听。此曲终了;日本的《北国之春》又博得乘客们的点称好。吹奏完毕;他就托起小罐头瓶;扶着椅子;一步一步稳重地向前nuó dòng脚步。当不断地有人把硬币往罐头瓶里扔时;他能根据硬币发出的qīng cuì的声音;准确地朝投币人的方向点头致意。走完一圈后;他继续为乘客吹奏。《杜鹃圆舞曲》、《溜冰圆舞曲》和《采茶调》优美轻快的节奏;让人欢悦不已。乘客们静静地听着。他似乎感觉到了某种需求;又吹了首《在希望的田野上》。他的吹奏已达到了大师级水平;颤音和滑音的变化使人入迷。电车将要到终点站了;他高兴地对大家说;我最后为大家吹奏一首《一路平安》。悠扬的旋律又一次打动了人们的心;不时地又有人朝他的小罐头瓶里掷下硬币。一对年轻夫妻带着自己才五六岁的儿子;让他把数枚硬币递到小罐头瓶里。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了孩子的动作;说出一句\愿这位孩子健康成长;一生平安\的话;听得大人们面露喜色。
不知是音乐的力量;还是这位盲人得体的举止言行;或两者兼而有之;使人自始至沉浸在
2 / 3
一种安详肃穆的qì fèn之中。
此情此景让我振奋;面对生活中一时的挫折;这位盲人能够有勇气正视它;庄重地行使自己的劳动权利。我有什么比不上他?
我快步地下了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 1. 将短文中的拼音换成汉字;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níng zhòng nuó dòng qīng cuì qì fèn ( ) ( ) ( ) ( ) 2.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入迷( )知晓( ) 振奋( )
3. 从文中找到一句反问句写下来;并将它改成陈述句。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 盲人为乘客演奏了的曲子有:
② \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孩子的动作......\这一句的\居然\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作者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切\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用\‖\给文章分段;并写出第二段的段意。
6. 回答问题。
① \我快步下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②文中的乞讨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 凝重 挪动 清脆 气氛 2. 入神 知道 兴奋
3. 我有什么比不上了? 我比得上他。
4. ①《喀秋莎》、《北国之春》、《杜鹃圆舞曲》、《溜冰圆舞曲》、《采茶调》、《在希望的田野上》和《一路平安》
②竟然 盲人应该是看不见的;可他却知道孩子的举动 孩子把数枚硬币递到小罐头瓶里 5. 第1自然段‖第2-4自然段‖第5自然段
第二段:在20路电车上; 一位双目失明的中年男子为乘客们用口琴吹奏;博得乘客们的赞扬;引起了\我\的遐想。
6. ①因为乞讨者的举动让\我\振奋;让\我\心情舒畅;更让\我\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②他是一位正视挫折;敢于、乐于庄重地行使自己劳动权利的人。
3 /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