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积
累与运用(20分)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 (3)________________, ,此事古难全。
(4)《行路难》中形象生动地描写仕途艰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5)《岳阳楼记》中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早晚变化多端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强烈地证明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
B. 为了杜绝溺水事故不再发生,市教育局要求各学校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C. 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政府加大投入,建设了多个休闲公园,成为市民娱乐的新去处。
D. 中国自古就有崇尚自然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继承和发展。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7分)
青年人最好看的,就是那股子狂妄气,因为无所有,所以无所畏,在灰扑扑的青春里【甲】(A.肆意 B.随意)撒野。你瞧,一个行业真正尖端的人物,也不全是衣着华贵生活精致之人。袁隆平捋起袖子站在稻田边的模样被印在了教科书上;马云密布着皱纹的脸上,有孩子般清澈和天真的神情;①声名显hè( )的作家,稿纸堆旁就是外卖盒。他们好像也奔赴在更好的道路上,没有太在意身姿是否足够优美,②步履( )是否太过匆匆。所以,青.年人,真的不必急着精致,其他人告诉你的什么妆容精致衣饰得体,什么善待自己岁月静好,都只是表象,想象五六年后,你走向这个复杂的社会的时候,哪种能力能让你不跌倒?哪种能力能让你【乙】(A.势如破竹 B.所向披靡)? ?哪种能力能让你不用仰人鼻息靠脸吃饭?这些,才是你需要积累的。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分) ①( ) ②( )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2分) 【甲】 【乙】 (3)根据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处再仿写一句话。(3分)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4-5题。(6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4. 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中的“凄凉地”“弃置身”点明了诗人长期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 B.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感慨万千。 C.尾联点明酬赠之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D.全诗感情真挚,始终充满积极、乐观、豁达的情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5. 说说颈联蕴含的哲理。(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①【乙】王,帝第五子元杰也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既成,召僚属,置酒共观之,②众皆叹美,坦独俯首不视。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王惊问其故,对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税,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满身。此假山皆民③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是时,帝亦为假山未成,闻之亟毁焉。 (选自《纲鉴易知录》) 【注】①王:指益王赵元杰,字明哲。②坦:姚坦,当时在益王府任职。③帝:宋太宗。 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1)先天下之忧而忧( ) (2)吾谁与归( ) .. (3)置酒共观之( ) (4)王惊问其故( )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帝第五子/元杰也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 B.帝第五子元杰也/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 C.帝第五子元杰也/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 D.帝第五子/元杰也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 8.翻译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 9.回答下面问题。(5分) (1)选文乙中姚坦具有什么样的品质?请简要分析。(3分) (2)乙文姚坦的言行是甲文中哪句话的真实写照?(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0分) 一掌清凉 陈绍龙 ①一地骄阳聚焦在地面上烧烤着。 ②男孩六七岁的样子。他尽可能地站在我所工作的银行的檐底,把身子靠向门玻璃。起先是把手贴在玻璃上,他在做“贴手”这一组动作的时候挺生动。 ③他把指头靠上玻璃。也许是觉着空间不够,他的食指和中指还会在玻璃上向前“走”两步,也就是向上移动一点,把膀子伸直,然后将后掌靠上去。他伸直每一根手指并密实地....将整个手都贴在门玻璃上。两只黑红的手贴在玻璃上且五指拃开,手上的每一条指纹都很清..晰。小手由黑红渐次变白,再变黑红。这样颜色交替变化是男孩用手在门玻璃上做按下和松开的动作,只是他松开之后手依然贴在玻璃上没有离开,按的不紧。 ④男孩在“贴手”的同时也不时地动脚,将脚向后缩,踩着极细小的步子,像是放学站队时要把身子调整到位。他这样做是因为檐下有一缕阴凉,他要竭力地躲开外面的阳光,好像脚前的地上不是阳光,而是灼人的火。 ⑤阳光真的如火。 ⑥知道男孩在按玻璃玩不是淘气是后来的事。我问过男孩。我常逗他。 ⑦“为什么按我们的玻璃?” ⑧那天下班,我在封死不动的那半扇玻璃门前蹲下,拉着男孩的手。 ⑨男孩不说话。 ⑩有人在叫他,这像是为他解了围。就在他挣脱我手的当儿男孩向我吼一声:“凉!” ?我们银行大厅里有冷气。这凉气打在玻璃上外面也发凉。是这样呀。 ?我让他进屋,男孩没领我的情,他从不进大厅来。或许他站在檐下能看到外面车水马龙的街景,或许是他能看到不远处工地上自己的爸妈,或是他的爸妈能看见他。他依旧在门上玩“贴玻璃”。不只是手,还有脸。隔着玻璃看到他变形的脸,我会冲他笑。男孩也笑一下。男孩的牙很白。 ?男孩在贴脸的时候还会转。把左脸贴上去,以鼻子为支撑点,再将右脸贴上去。有时他会连续地用脸在门玻璃上连同身子在转,像是要全方位地把街景和我们银行大厅里的一切都尽收眼底。 ?男孩不愿与我对视太久。男孩跟我笑过便将脸背过去了,又兀自做起了“贴脸”的游戏。 ?男孩上一年级,家人是安徽来的。男孩的家人就在银行外不远处的工地打工。他们一家就住在工地边上的工棚里。那天喊他的人是男孩的爸爸。男孩爸爸是瓦工。男孩的妈妈在工地上做饭。男孩天天跟他家人“上班”。工棚里太热男孩就在银行门口玩,“不乱跑”。暑假过了开学后男孩就要回家念书了。 ?所有这些都是我在“逗”过男孩几次之后从他的只言片语里拼凑出来的。 ?前天中午我下班迟,天热极了。街上也极少有行人。看见男孩,我心猛地一震。他近乎全身趴在门玻璃上。走近一看,双手下面还按有一个本子,右手上有支铅笔。天啊,孩子趴在玻璃上站着写字。 ?好些日,那个孩子趴在玻璃上做作业的身影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我知道,在这个钢筋混凝土构建的“他们的城市”,他们不停地建的都是别人的房子,没有他们的家,甚至没有一隅来临时安置他们孩子的书桌。烈日炎炎,在闷热难耐的夏季,但愿那个趴在门玻璃上的孩子所体悟到的一掌清凉里,不会有对这个城市的冷漠和寒心。 (选文有删改)10. 阅读全文,概括内容,填写下表。(6分) 男孩的动作 贴手,手按下又松开 贴脸,脸左转又右转 贴住全身,(2) “我”的反应 经常逗他 (1) (3) 11. 选文第①段环境描写有哪些好处?(3分)
12. 有人认为第?段插叙的内容可以删去,你认为呢?为什么?(4分)
13. 写出文章标题“一掌清凉”的两层含义。(4分)
1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③段加点词“伸直”“密实”“整个”准确凝练,形象表现出男孩对清凉的渴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