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宏观经济学试题卷库和答案.doc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1 5:29:2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求:(1)失业率为2%时的价格上涨率;(2)价格水平不变时的失业率;使失业率下降20%时的价格上涨率的表达式。

第五单元答案:

一、B、B、A、A、C、B、D、A、C、A、B、B、A、A、B、B、A、C。 二、对、错、错、错、对、错、对、对、对、错。

三、1、凯恩斯认为:决定一个经济社会总就业水平的是有效需求,即商品的总供给价格与

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但它们一致时并不保证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国民收入也并不等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当实际的有效需求小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时将存在紧缩的缺口,从而出现失业;反之会发生通货膨胀。一般情况下,实际总需求是小于充分就业时的总需求,失业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2、失业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损失,这就是个人和社会为失业而付出的代价。对个人来说,如果是自愿失业,则会给他带来闲电暇的享受。但如果是非自愿失业,则会使他的收入减少,从而生活水平下降。对社会来说,失业增加了社会福利支出,造成财政困难。同时,失业率过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带来其他社会问题。从整个经济看,失业最大的经济损失就是实际国民收入的减少。 3、(1)在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存在的。因此,扩张总需求的政策能够有效地降低失业率。(2)在长期,由于通货膨胀预期的存在,工人要求增加工资,这样菲利普斯曲线上移。一方面,失业率稳定在自然失业率水平;另一方面,通货膨胀率越来越高。即长期中,扩张总需求的政策无效。

4、属于理性预期。这是根据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的关系作出的判断。如果失业率较高,根据

两者的关系,人们预计政府会提高通货膨胀率以联系人降低失业率。于是人们抢先一步把预期的通货膨胀率考虑到工资合同中去,这样在政府推行扩张性政策时,由于工资与物价同步上涨,实际工资没有下降,所以厂商并不扩大产量和增雇工人,即使短期中,政府也不能用提高通货膨胀率的方法来降低失业率。这里,人们对通货膨胀所作的判断不是依据过去通货膨胀的经历作出,因此不属于适应性预期。 5、周期性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一般出现在萧条阶段。凯恩斯将总需

求分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和边际消费倾向,投资需求取决于预期的利润率(即资本的边际效力)与利息率水平。因为边际递减规律的作用,在经济萧条时期,两种需求都不足,从而总需求不足,导致失业。 四、1、(1)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这是从总需求的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它是指在商品市场上现有的价格水平下,如果经济的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水平,就会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这是从总供给的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它是指由于生产成本的提高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成本的增加意味着只有在高于原有价格水平时,才能达到原有的产出水平。(3)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这是将总需求和总供给结合起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许多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的根源不是单一的总需求或总供给,而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4)结构性的通货膨胀。是由于各经济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征和各经济部门之间收入水平的攀比等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由于生产成本的提高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供给就是生产,根据生产函数,生产取决于成本,因此,从总供给的角度,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成本的增加。成本的增加意味着只有在高于原有价格水平时,才能达到原有的产出水平,即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左上方移动使国民收入减少,

价格水平上升。根据引起成本上升的原因不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可分为工资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和进口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三种。 3、(1)有利论的理由:通货膨胀有利于雇主增加利润,从而刺激投资;可以增加税收,从而增加政府支出,刺激经济发展;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而富人的储蓄倾向高,有利于储蓄的增加,这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2)不利论的理由:价格不能反映供求,从而失去调节经济的作用;破坏正常的经济秩序,投资风险加大,社会动荡,经济效率低下;所引起的紧缩政策会抑制经济的发展;在固定汇率下通货膨胀所引起的货币贬值不利于对外经济交往。

五、1、(1) gp1999=(111.5-107.9)/107.9×100%=3.34%; gp2000=(114.5-111.5)/111.5×100%=2.69%;

(2) gp2001=(3.34%+2.69%)/2=3.015%;

(3) 2001实际利率 =6%-3.015%=2.985%。 2、(1) gp=36/2-10=8;

(2) gp=0, 36/U-10=0, U=3.6;

(3) U1=U(1-20%)=0.8U, gp1=45/U-10。

第六单元 一、 选择题

1、经济周期的中心是(C)

A、价格的波动; B、利率的波动; C、国民收入的波动; D、就业率的波动。 2、从谷底扩张至经济增长的正常水平称为(D)

A、繁荣; B、衰退; C、危机; D、复苏。 3、危机阶段的主要特征是(C)

A、工资、价格不断上涨; B、投资减少、产品积压; C、大量工厂倒闭; D、大量机器更新。 4、8-10年的经济周期称为(C)

A、库兹涅茨周期; B、基钦周期;

C、朱格拉周期; D、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5、熊彼特第三个长周期的标志创新产业为(C) A、蒸汽机; B、 钢铁; C、汽车; D、纺织。 6、经济之所以会发生周期性波动,是因为(D) A、外部因素的变动; B、乘数作用;

C、加速数作用; D、乘数和加速数交织作用。 7、如果国民收入在某个时期趋于下降,则(B)

A、净投资大于零; B、净投资小于零; C、总投资大于零; D、总投资小于零。 8、根据经济统计资料,经济周期性波动最大的一般是(A)

A、资本品的生产; B、农产品的生产; C、日用消费品的生产; D、没有一定的规律。 二、 判断题

1、当某一经济社会处于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时,总需求逐渐增长但没有超过总供给。(对) 2、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是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对) 3、基钦周期是一种中周期。(错)

4、经济学家划分经济周期的标准是危机的严重程度。(错)

5、以总需求分析为中心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特征之一。(对) 6、熊彼特周期是一种长周期。(错)

7、顶峰是繁荣阶段过渡到萧条阶段的转折点。(错) 8、经济周期在经济中是不可避免的。(错) 三、 简答题

1、消费不足论怎样解释经济周期? 2、熊彼特怎样解释经济周期? 3、投资过多论怎样解释经济周期? 4、纯货币理论怎样解释经济周期? 四、 论述题

1、试述经济周期四个阶段的主要特征。 2、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经济波动为什么会有上限和下限?

第六单元答案:

一、C、D、C、C、C、D、B、A; 二、对、对、错、错、对、错、错、错;

三、1、在经济高涨过程中,投资增加导致投资品生产增加,其中包括生产消费品的投资品

生产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投资品生产增加可以孤立地进行。这样随着的增加,消费品大量增加。然而消费需求不足,于是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2、熊彼特用他的创新理论解释经济周期。企业家的创新活动获得超额利润。这引起其他企

业的仿效,形成了创新浪潮,进而导致经济逐渐走向繁荣。随着创新的普及,超额利润逐渐消失,投资下降,经济逐渐走向萧条。新一轮创新出现,导致新一轮的经济波动。 3、该理论对经济由繁荣转向萧条的解释是:在经济扩张过程中,投资过渡扩张。投资过渡

扩张造成的结果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投资品过剩、消费品不足。消费品不足限制了就业的增加,从而使扩大了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利用。另一方面,资本不足或储蓄不足。尽管投资过渡扩张已经消费减少,储蓄增加,然而储蓄增加仍然赶不上投资增加,结果造成储蓄不足或资本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投资扩张还不可能继续进行下去。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经济势必由繁荣转向萧条。 4、纯货币理论认为,银行信用的扩张和收缩是经济周期的唯一根源。银行信用的扩张导致

经济的扩张。但是,银行信用不可能无限制扩张。黄金准备金和国际收支因素会迫使银行收缩信用。银行信用的收缩导致整个经济的收缩,经济逐渐进入危机。经过危机,银行的准备金逐渐增加,下一轮的扩张又开始了。

五、1、从经济增长的正常水平扩张至谷顶称为繁荣。其主要特征是:就业率不断提高、资源充分利用、工资物价不断上涨。从谷顶至经济增长的正常水平称为衰退。其主要特征是:需求下降、产品积压、失业率上升、价格下降。从经济增长的正常水平至谷底称为危机。其主要特征:工人大量失业、工厂大量倒闭、价格水平很低、生产下降至最低点。从谷底扩张至经济增长的正常水平称为复苏。其主要特征是:大量机器开始更新、企业利润有所增加、经济开始回升。

2、乘数原理考察投资变动对收入水平的影响程度。投资乘数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引起的连锁反应越大。其作用是两方面的。加速原理考察收入或消费

需求的变动反过来又怎样影响投资的变动。其内容是:收入的增加引起对消费品需求的增加,而消费品要靠资本品生产出来,因而消费增加又引起对资本品需求的增加,从而必将引起投资的增加。生产一定数量产品需要的资本越多,即资本-产出比率越高,则收入变动对投资变动影响越大,因此,一定条件下的资本-产出比率被称为加速系数。同样加速作用也是双向的。可见,两个原理是从不同的角度说明投资与收入、消费之间的相互作用。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认识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找到经济自身的因素发生周期性波动的原因。不同的是:乘数原理是投资的变动导致收入变动的倍数;加速原理是收入或消费的变动导致投资变动的倍数。

4、由于乘数和加速数的结合,经济中将自发地形成周期性的波动,它由扩张过程和收缩过

程所组成,但是,即便依靠经济本身的力量,经济波动也有一定的界限。经济波动的上限是指无论怎样增加都不会超过一定界限,它取决于社会已经达到的技术水平和一切资源可以被利用的程度。在既定的技术条件下,如果社会上一切可被利用的生产资源已充分利用,经济的扩张就会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产量停止增加,投资也就停止增加,甚至减少。这就是经济波动的上限。经济波动的下限是指产量或收入无论怎样收缩都不会再下降的一条界限,它取决于总投资的特点和加速作用的局限性。因为总投资降至最小时即为本期不购买任何机器设备,也即总投资为零,它不可能小于零。这就构成了衰退的下限。又因为从加速原理来看,它是在没有生产能力剩余的情况下才起作用。如果厂商因经济收缩而开工不足。企业的过剩的生产能力,则加速原理就不起作用了。此时,只有乘数作用,经济收缩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停止收缩,一旦收入不再下降,乘数作用又会使收入逐渐回升。这就是经济波动的下限。

第七单元

1、假如要把产量的增长率从5%提高到7%,在资本-产量比等于4时,根据哈罗德模型,

储蓄率应达到(A)

A、28%; B、30%; C、32%; D、20%。 2、资本与劳动在生产上是可以相互替代的,这是(B)

A、哈罗德模型的假设条件; B、新古典模型的假设条件; C、哈罗德模型和新古典模型共同的假设条件;C、新剑桥模型的假设条件。 3、根据哈罗德模型,储蓄率提高,则合意经济增长率(A)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4、根据哈罗德模型,若资本生产率提高,则合意经济增长率(A)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5、实际增长率等于合意增长率小于自然增长率,表明经济(A)

A、持续萧条; B、持续过热; C、均衡; D、变化不确定。 6、实际增长率等于合意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表明经济(B)

A、持续萧条; B、持续过热; C、均衡; D、变化不确定。 7、新剑桥模型认为,与利润收入者相比,工资收入者的储蓄率(B) A、较高; B、较低; C、相等; D、不确定。

8、根据新剑桥模型,若工资收入占总收入比例提高,则社会储蓄率(B)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9、根据新剑桥模型,若利润收入占总收入比例提高,则社会储蓄率(A)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搜索更多关于: 宏观经济学试题卷库和答案.doc 的文档
宏观经济学试题卷库和答案.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nvdy4w2yj4n7xz5eecp3x5if1klmb00b11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