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框架柱配筋计算 ....................................................... 29 7.基础设计 ............................................................... 31 8.楼梯设计 ............................................................... 34 参考文献 ................................................................. 38 致 谢 ................................................................... 39 附 录 ................................................................... 40
IV
1.建筑设计
1.1 设计基本资料
1.工程名称: 苏州新区某轻工业厂房设计 2.建筑面积: 5423.8平方米 3.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4.地面粗糙度: B类; 5.抗震等级: 二级; 6.设防烈度: 6度; 7.结构重要性系数: 1.0
8.设计标高: 室内设计标高±0.000,室内外高差300mm 9.气象:设计标高:气侯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压 1016.1hPa 年平均气温 15.7°C 最热月月平均气温 28.2°C 最冷月月平均气温 3.1°C 极端最高气温 38.8°C 极端最低气温 -9.8°C 平均年总降水量 1088.5mm 一日最大降雨量 343.1mm 最大积雪深度 18.1mm 全年平均风速 3.9m/s 30年一遇最大风速 25.3m/s 全年最多风向 东南 夏季最多风向 东南 冬季最多风向 西北,西北偏北 全年日照 1996.3hr.
10、工程地质:
(1) 天然地面标高:吴淞基准5.6 m。 (2) 洪水位:吴淞基准4.4m。 (3) 地下水位:天然地面以下2.8m。 其余见工程地质勘探报告。
1.2平面设计
建筑平面设计是建筑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它对是否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建筑平面是表示建筑在水平各方向各部分的组合关系,能够较为集中的反映建筑物功能方面的问题,因此一般从平面设计入手。但在平面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建筑物的整
1
体空间效果,密切联系建筑的立面和剖面,不断调整和修改平面。再结合结构布置的要求,尽量使房间合理布置又满足结构设计的要求。
一栋建筑除满足各房间的使用要求外,还需要交通联系部分把各房间联系起来。交通联系部分包括水平交通空间(走廊)、垂直交通空间(楼梯、电梯、台阶),交通枢纽空间(门厅、过厅)。合理组织好建筑内部交通和对外联系是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它直接影响到建筑的使用和人员的安全。
1.3剖面设计
剖面设计是确定建筑物竖向各房间的组合关系、空间的形状、尺度和建筑层次等。它与平面一样和建筑使用、造价、节约用地等有密切的关系,应结合平面全面的进行考虑。
净高和层高 净高为房间地面到顶棚或其它构件底面的距离,与房间的使用性质、活动特点、采光通风、空间观感有关,层高已由任务书给出,它是该层地平或楼面到该上层楼面的距离,即净高加上楼板层的结构厚度。
室内外高差 为防止室外雨水流入室内并防止墙身受潮,将室内地面适当抬高,一般从建筑物使用方便的原则出发,室内外高差不宜过大,一般为0.45m-0.6m。
窗台高、窗高及门高 一般情况考虑层间窗台高与工作面的协调,取值班室面对大厅的窗台高0.9米。其它房间根据功能和空间观感协调窗台高度,宿舍及其余窗台高取1.2米;窗高主要影响房间的采光均匀度,框架结构建筑宜在框架梁或在联系梁下直接设窗,不宜另设过梁。
1.4立面设计
建筑立面表示建筑物四周的形象。立面设计是在紧密结合平面、剖面的内部空间组合、外部环境及在满足建筑使用要求和技术经济条件下运用建筑造型和立面构图的规律进行的。
根据初步确定的建筑内部空间组合的平剖关系,如建筑的大小,高低,门窗的位置,大小等,描述出建筑各立面的基本轮廓,作为进一步调整,统一进行立面设计的基础。首先推敲立面各部分总的比例关系,考虑作为一个整体的几个立面的统一,相邻的立面间的连接和协调,然后按建筑构图规律着重分析立面上墙面的划分和处理,门窗的安排和调整,最后对建筑入口、各部分装饰等做重点及细部加工。
1.5建筑构造设计
建筑构造设计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平、立、剖的继续和深入,也是结构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
外墙 框架结构的外墙只起维护作用,在保温隔热的同时要求质轻以减少结构负担,不宜采用普通砖石,宜采用轻质砌块或轻质板材。本设计选用陶粒空心砌块,砌块直接砌于框架梁上,一般梁下直接设门窗,不另设过梁,外墙厚240mm。
内墙 一般只起分隔空间作用,根据内墙两侧空间的使用要求来选择墙体材料、尺寸和构造方式,楼梯间应有足够的防水性能;卫生间应具有防水、防潮性能等。
2
楼面 采用现浇楼板,室内和走廊为陶瓷地砖楼面,卫生间为陶瓷锦砖,且卫生间地面比走廊低20mm ,以防止水外溢,周围墙体用瓷砖做防水处理。
屋面不上人且有保温。女儿墙高500mm,在端部做现浇砼压顶,采用有组织外排水。将下部窗间构造柱伸入女儿墙,间距3600mm,以增强其抗震性能。
2、结构选型和结构布置
2.1结构型式
建筑的结构型式主要是依据建筑结构受力骨架的材料来划分,建筑结构的型式繁多,通常有: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等:
1、砌体结构:
强度较低,建筑物中墙、柱的截面尺寸较大,材料用量较多,因而结构自重大,抗拉抗剪性能较差,难以抵抗水平作用产生的弯矩和剪力,抗震性能差。
2、钢筋混凝土结构:
强度较高、抗震性能较好,并且具有良好的可塑性。 3、钢结构:
强度较高、自重较轻,具有良好的延性和抗震性能,并能适应建筑上大跨度、大空间的要求。
4、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一般是钢框架与钢筋混凝土筒体的组合。 5、本项目结构型式的确定
由于本工程只有四层,属于典型的多层建筑,从受力方面来讲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以及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都比较合理,但由于钢结构随着高度的增加侧位移变形也随之增加,另外从国内建筑的发展状况和经济的角度考虑,选择钢结构和钢-混凝土结构也不大合理,所以通过各发面的比较,最后确定本工程的结构型式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型式。
2.2结构体系
多层及高层建筑常用的受力结构体系有:混合结构、框架结构、剪力结构、筒体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巨型结构。根据工程设计的原始资料和设计任务要求,综合各种技术、经济条件、建筑艺术要求,确定建筑结构体系,对其进行总体结构布置,尽量符合安全、适用、经的要求。各自的特点如下: 1、混合结构
混合结构的特点为:主要承重用砖或砌块砌筑;造价低廉,施工简单,保温隔热效果好;但砌体强度较低,利用砖墙承重时,房屋的层数受到限制,同时由于抗震性能较差,地震区应用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一般六层及六层以下的楼房,如住宅、办公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