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论经验与传统不可简单割弃. .
唯理主义的政治观从至高至善的原理出发来评价传统时,就会把传统视为人类实现进步的\枷锁\或障碍,由于唯理论把人性预设为本善的,从而这种政治观认定,只要打碎传统加之于人身上的枷锁,世界就会恢复其应有的自然合理与和谐状态。. .
而经验论认为,传统的道德、价值、与人文秩序,这些要素彼此结合,共同构成一种对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的外部约束机制,传统把人安顿在一个稳定的文化框架之中,只有当人处于这?\约定俗成\的规则的制约与限定之中时,他才是一个文明的人,他才与野蛮的、非文明的动物性的人有所区别。也只有处于这种条件下时,人才能运用他的现实的自由去追求自己的目的。经验论倾向于认为,人并不具有高度的理性与智慧,人是易于犯错误的生物。(11)传统对于人来说,则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制约力量。取消传统,也只能使人陷入无序状态。. .
严复正是从经验论的角度来认识传统的价值的,他在《庄子评》英文批语中指出,人类的习惯产生于实践,在他看来,传统正是人们在应对问题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条件反射性的习惯?\习惯一经变为反射的行动,事情无须用一点脑筋就做成了\他认为,传统中自有\不可磨灭者存\。换言之,传统的存在,有其自身的不可言喻的合理
性。人类只要处于由习惯构成的传统框架之中,就能够应付环境或实践。.
严复的这一思想还可以从他对英国文学家与美术家剌士经约翰的话的肯定中看到,\凡物为数千年人类所宗仰赞叹者,必有至高之美,实非以其见赏者众,而人类之平均之识力感会,足以得其物之真也。\严复从这段话中得到启示,他认为,一个国家的传统的价值并不会因一时的人们对它的主观评价而改变其存在价值。因为,传统是中华民族?\质文递嬗,创制显庸,聚无数人之心力,勤苦为之礼乐文章\而形成的。他还指出,中国人之所以\得以于民种之中,而犹有当前之地位,如是之阶级,则推原返本,非席吾古人之遗泽,又何从而得之。\因为中国的\国性民质\正是\受成于先圣先王数千年之淘熔渐渍者,有以为基也。\ .
基于上述认识,严复在《说党》一文中认为,以某种抽象化的\自然公理\作为标尺来判断传统,这种\公理\就会被视为普遍原则,并被用来作为改造世界的基础和蓝图,而传统则会被视为与这种普遍原则完全对立的旧事物而一举扫荡之。在这种情况下,其\所破坏者,但首在家法\举其国数千年之政教,摧陷廓清。\这就意味着抽象的主义崇拜必然发展为政治上的以彻底反传统为特征的激进主义。. .
在《说党》中,严复把法国大革命作为这种激进主义的典型例子。他指出,\当十八箕法民之为起义也。举国发狂,聚数百之众于一堂,
意若一夕措注,或以划数千载之不平,而明旦即成郅治。且其志以谓吾法成,且徒法民之利而己,生人之福,胥永赖之。\在严复看来,这无疑是一种以全面改造社会、一劳永逸的解决数千年人类所有不平等问题为目标的总体的救世主义。. .
其后果将又如何呢?严复进而指出,以\自然公理\的名义对传统的冲击与摧毁,这样做的结果是,旧的虽然被破坏了,但新的却根本无法建立起来。他在《天演进化论》一文中指出:\顾破坏之而国利民福,其事宜也,若破坏矣,而新旧之利两亡。\ .
因为,卢梭所鼓吹的自然法,乃是\悬意虚造之辞\。其结果必然是\无以善其后\。严复认为,法国大革命正是\名求国利民福,实则六七十年中,板荡元黄,\只是由于法国当时正处于各国力量尚处于幼稚时期,才不致引起亡国的危险。而如果中国象法国大革命那样去摧毁自己的传统,由于\五洲形势大异于昔时\,其后果就更难以预测了。(18).
严复论民族生存条件对自由的约束 .
严复不仅从经验论的角度来批判西方唯理主义的自由民权论的虚拟性质,认为以一种\先设成心\向壁虚造\的抽象自由原理,来设计改造社会的蓝图,是极为危险的,而且,他还进一步从中国面临的
生存竞争的具体条件,来论证中国仿效西方自由,在现实条件下是不可行的。他在一九0九年给《新政真铨》的作者胡礼垣的信中坦诚的表述了这一思想。.
胡氏在给他的信中谈到,\平等自由\是\万国同归\、\大同郅治之规\,严复首先肯定了这一理想可谓\一往破的\之论,这一理想也是世界的\正鹄\。但他显然发现,胡氏用这一理念来解决中国现实问题则是不切实际的,并且,这种理念与西方式?\自然公理论\的原则演绎有着颇为异曲同工之处。他在给胡礼垣的回信中指出,对于世界上各个不同的民族来说,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途径是并不相同的,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天演程度各有高低故也。\他认为,简单地以自由平等原则来组织社会生活,那么,由于\形气之用,各竞生存,由是攘夺攻取之私不得不有\,而且,又由于\于此之时,一国之立法、行政诸权,又无以善持其后,则向之所谓平等自由者,适成其蔑礼无忌惮之风。\严复认为,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生存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其结果必然?\汰淘之祸乃益烈,此蜕故变新之时,所为大可惧也。\
正是对中国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的具体考量,使严复得出这样一个著名的命题:\今之所急者,非自由也,而在从减损自由,而以利国善群为职志。\这一论断,可以看作是严复的经验论的政治观在民族生存这一制约条件下的具体反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