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报告用纸
图22 定义变量之报警定义
新建一个画面,在工具箱中选中“报警窗口”,用鼠标左键在屏幕上拖动,在选定区域内绘制报警窗口。双击报警窗口输入“双容水箱液位”,选择“实时报警窗”,如图23。
第25页
课程设计报告用纸
图23 报警窗口配置属性页之通用属性
4.9调试运行及其结果
4.9.1 调试步骤
1. 编写控制器算法程序,下载调试;编写测试组态工程,和控制器联合调试。 2. 在现场系统上,打开手阀QV-118、QV-117、QV-116,其余阀门关闭。
3. 在控制系统上,将IO面板的中水箱右液位输出连接到AI0,IO面板的电动调节阀控制
端连到AO0。
4. 打开设备电源。启动右边水泵P102和调节阀。
5. 启动计算机组态软件,进入测试项目界面。启动调节器,设置各项参数,可将调节器的
手动控制切换到自动控制。
6. 首先进行纯比例凑试。置积分时间最大Ti=∞,微分时间为零Td=0。选择控制器的比例
增益Kc的初值。将控制器投自动,对设定值施加一个偏移,记录响应曲线并观察曲线形状,尽量得到4:1的衰减响应曲线。通常,加大增益Kc响应曲线振荡加强,减小Kc响应曲线振荡减弱。每改变一次Kc都要对设定值施加一个偏移,并记录响应曲线,观察曲线形状,直到满足要求。
7. 第二步进行积分作用凑试。先选择一个初始积分时间值,减小积分时间,积分作用增强;
加大积分时间,积分作用减弱。同比例凑试,每改变一次积分时间,都要施加阶跃干扰,
第26页
课程设计报告用纸
并观察响应曲线。由于加入积分作用后系统稳定性有所降低,应将比例增益Kc减小10~20%左右,以便补偿加入积分作用后导致的系统稳定性下降。
8. 最后加入微分作用。微分时间越大,微分作用越强。微分时间Td大约是积分时间Ti的
1/3~1/4。加入微分作用后,可适当加大Kc,减小Ti。
9. 选择合适的Kc、Ti和Td,使系统的输出响应为一条较满意的过渡过程曲线。
4.8.2 调试结果
经过以上的步骤,下面进行调试。
P、I、D参数分别为08、1555、00,系统相应界面如图24。
图24 系统界面1
第27页
课程设计报告用纸
图25 系统界面2
P、I、D参数分别为30、1555、00,系统相应界面如图25。
P、I、D参数分别为70、1555、00,系统相应界面如图26。
第28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