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 感 悟 刚才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讲 台。现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看到 的讲台是什 么样子的? 总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一样的,每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总结活动体验 探 究 新 知 1.讲解每个面的名称 2.板书:正面、侧面、上面 1.学生试说,老师纠正强调 2.学生齐读每个面的名称 3.学生按照老师摆放说出不同的面 3.拿出物体变换摆放,指出不同的 面 4.组织学生互相摆放,指出不同的面 4.以小组为单位活动 实 践 应 用 完成练一练 1、 第一题。 (1)、引导学生审题, (2)、反馈: 2、 口算 3、 连一连, 1.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2.学生独立计算,小组交流反馈 3.说一说。 4、观察一个物体, 4.小组内说说他们的上、侧、正面各是什么样的? 教学反思:
学生对本节知识掌握较好,积极举手,大胆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较好.
第二课 看一看(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活动,能使学生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辨认简单物体。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动手拼摆书中要求的图形从上,侧,正面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用语言表述出来 2.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积极动手操作愿望 2.培养小组意识建立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辨认由多个正方体搭成的图形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课前准备:
每组四块大小相等的正方体积木、投影仪。 教学过程: 环节 情 景 创 教师活动 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长方体的倾听回答 三个面的名称(举起一个长方体)。可是机灵狗没学会,谁愿意教一教学生活动 设 问 题 探 究 与 体 验 感 悟 他? 1.指导学生模仿书上的积木图排列, 1.观察后交流。 2.现在请一些同学来说一说,你是2.生:我是站在机灵狗的位置,看到了站在哪个位置观察的?看到的是什么形状?为什么呢? 3.发现站在其中的两个位置看到的形状是一样的。谁来说说? 4.完成连一连 5.做一做 3.是在上面和正面看。 4.由学生独立完成并且同桌交 5.弄清题意。搭积木,小组观察、交流。 三个横着排列的正方形。 生:我站在笑笑的位置,看到积木的上面和侧面, 生:你说得不对。图上的积木很高,笑笑根本就看不到上面 实 践 应 用 “练一练” 1.完成第一题。 2.完成第2题 3.成第3题。 4.完成第4题。 1.审题。根据图形进行想象,连一连 2.发挥想象力,说一说从上面、正面、侧面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动手操作、观察并交流。 3.(1)填图号。 (2)搭一搭。 4.动手连线。 集体交流。
教学后记: 本节课,大部分学生能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能正确指出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但要给学生提供观察、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来参与的时间不够。
第三单元 加与减
第一课 捐书活动 教材分析
教材用图表的形式呈现了两个小学捐书的情况,从而创设出“捐书活动”的情境,启发学生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列出数学问题,并独立列出算式,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并自己尝试算出得数,然后在小组和全班进行交流,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的方法。教材还提供了三个数连加的两种列竖式的方法,教师要进行格式的指导。
学情分析
1、 学生在一年级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运算,在本册第六单元又学习了万以内数(三位数)的加法运算。本课正是在两个知识点基础上继续学习的。
2、 大部分学生具备根据已有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利用旧知,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能独立正确进行计算。但同样也有部分学生需要进行学习后反复练习才能正确计算。
3、 在本节课中,学生能够有较多的独立思考空间,以及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学习目标
1、能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及进行简单的估算,说出估算的方法。 2、结合情境,探索三位数连加的多种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3、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要请教大家,你们愿意帮忙吗?我们数学经常要进行单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