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本科)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季氏将伐颛臾》所采用的议论方式是
A. 立论
B. 驳论 D. 归纳法
[ ]
C. 比较法
2.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
A.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B.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C.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D. 满招损,谦得益。
[ ]
3. 《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以五十步笑百步”比喻
A. 统治者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 B. 梁惠王把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什么质的差别。 C. 梁惠的治国方法。 D. 统治者不民死法。 A. 轻重分明 C. 层次清楚 A. 工于心机 C. 阴险狠毒 A. 寓言 C. 论说
[ ]
4. 《选择与安排》中举出《送孟东野序》中的前后自相矛盾之处,是为了说明
B. 善于挨靠 D. 善于剪裁 B. 贪婪狂妄 D. 以私情干政 B. 纪传 D. 隐喻
[ ]
[ ]
[ ]
5. 《郑伯克段于鄢》中共叔段的性格是
6. 《种树郭橐驼传》属于 性传记文。
7. 下列不属于《文与可画筼筜从偃竹记》的成语是
A. 胸有成竹 C. 少纵即逝
B. 心手相应 D. 祸起萧墙
[ ]
8. 《故都的秋》作者郁达夫的小说多采用 方式。 A. 自叙传 B. 纪传体 C. 第三人称 D. 第二人称
9. 《背影》全文采用 手法。
A. 对比 B. 白描 C. 类比
D. 烘托
10. 《上邪》中的几种自然现象属于
A. 不可能出现 B. 可能出现 C. 可以出现 D. 有时可以出现
11. 苏轼的《江城子》以 手法取胜。
A. 借景抒情 B. 白描 C. 寓情于景
D. 情景交融
12. 《山坡羊·潼关怀古》的“曲眼”是
A.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B.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C. 山河表里潼关路
D. 直挂云帆济沧海
13. 《风波》中九斤老太反复唠叨“一代不如一代”说明了
A. 张勋复辟只是一场闹剧 B. 农民的麻木,无动于衰 C. 当时中国的黑暗 D. 心中的恐慌
14. 下面属于曲牌名的是
A. 《虞美人》 B. 《江城子》 C. 《破阵子》
D. 《天净沙》
15. 《炉中煤》中“年轻的女郎”象征
A. “五四”后新生的祖国 B. 诗人的火热激情 C. 诗人的爱国感情长埋心里 D. 诗人的青春活力
16. 杜甫的诗歌风格是
A. 飘逸潇洒 B. 沉郁顿挫 C. 恬淡自然 D. 豪放不羁
17. 下面不属于宋代词人的是
A. 李清照 B. 苏轼 C. 柳永
D. 马致远
18. 《宝玉挨打》中,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是
A. 金钏跳井
B. 贾环挑拨
C. 他是一个叛逆者
D. 琪官事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 《麦琪的礼物》作者是
A. 欧·亨利 C. 契诃夫 A. 人物对话 C. 心理描写
B. 莫泊桑 D. 鲁迅
[ ]
20. 《嘱咐》中善于运用 来刻画人物形象。
B. 肖像描写 D. 语言描写
[ ]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
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21. 下面属于从大自然的事物中发出哲理的有
A. 《始得西山宴游记》 C. 《张中丞传后叙》 E. 《报刘一丈书》
B. 《前赤壁赋》 D. 《李将军列传》
[ ]
22. 下列属于比兴手法的有
A.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B.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C.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D.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E.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A. 《风波》 E. 《嘱咐》
[ ]
23. 下列属于鲁迅作品的是
B. 《香市》 D. 《今》
[ ]
C. 《灯下漫笔》
24. 《马伶传》中马伶的经验说明
A. 文艺创作要获得成功,必须了解和热爱生活,到生活中去学习 B. 作者对阉党的痛恨 C. 作者是明末遗老
D. 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有吃苦耐劳、潜心钻石、精益求E. 讽刺当朝权贵 A. 细节描写 C. 用典
[ ]
精的精粹
25. 李白的《行路难》运用 艺术表现手法来抒写情怀
B. 比兴 D. 象征
E. 隐喻 [ ]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 即来之,则安之。
来: 见: 黔首: 且: 用: 焉: 莫己若: 事事: 数: 即:
27.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8.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29. 汉矢且尽。
30.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31. 焉足以知是且非邪? 32. 以为莫己若者。
33.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34. 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 35.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四、简析题(大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 阅读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请回答:
A. 中间两联主要采用什么手法描写自然景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