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单招语文测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B ] A.主角 / 号角 自诩 / 栩栩如生 B.庇护 / 禆益 发扬国粹 / 面容憔悴 C.防戍 / 戊戌 沉湎 / 冠冕堂皇 D.沮丧 / 诅咒 屏障 / 屏气敛声 [ bì hù ]袒护;掩护 裨:帮助;益:好处。有帮助和好处。主角jué号角jiǎo
jǔsàng∶灰心失望 [zì xǔ]自夸 冠冕:古代帝王、官吏的帽子;堂皇:很有气派的样子。 形容外表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bǐng qì níng shén] 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诅咒:现指咒骂。 .敛声屏气[liǎn shēng bǐng qì] 敛:收束;屏:抑止。气:呼吸。抑制语调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沉湎 [ chén miǎn ]沉溺,耽于。比喻潜心于某事物或处于某种境界或思维活动中。 xǔ xǔ rú shēng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B ] A.松弛 亲和力 口干舌躁(燥) B.脉搏 孺子牛 因噎废食 C.斑驳 摇篮曲 呕心历血 (沥) D.气概 渡假村 (度) 高潮迭起 亲近与结合的力量。口干舌燥 燥:干。口舌都干了。形容说话太多。
脉搏为人体表可触摸到的动脉搏动。博士 1.儿童游戏时牵着走的由大人扮成的牛 2.比喻甘愿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
因噎废食:原意是说,因为有人吃饭噎死了,就想让天下人都不吃饭。比喻因小而废大或怕做错事而索性不干。 斑驳:色彩相杂。
呕心沥血ǒu xīn lì xuè呕:吐;沥:一滴一滴。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高潮迭起,比喻事物高度、发展不断增高。气概qìgài∶正直、豪迈的态度。 3.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的使用,错误的是 [ C ] A.犯了错误,不要讳疾忌医,应当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认真检查,坚决改正。 B.她既然已经认错,就不为己甚,给她一个改正的机会吧。 C.我们这些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学习才是。
D.“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这是一种明哲保身的错误想法。
讳疾忌医huì jí jì yī,意思是指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掩饰缺点、错误,不愿改正。 已甚:过分。不做得太过分。多用于劝诫别人对人的责备或处罚应当适可而止。
1
豆蔻年华,指少女十三四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该词语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牧的《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明哲保身:原指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现多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明哲:明白哲理。保身:保全自身。
4.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是 [D ] A.目前,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抗危能力和调控措施正在不断提高。 病因:搭配不当,措施不能说提高。
B..针对当前医疗卫生市场混乱,药价偏高,国家有关部委联合发文,要求清理整顿药品市场,降低药价。 病因:缺少宾语,针对后面加“ 的情况”
C..双流机场第二航站楼交付使用后,旅客过安检通道的时间,将从目前的10分钟缩短至1分钟,缩短九倍。 病因:缩短不能用倍数,只能用几分之几。
D.从 “低头一族”到抢红包“疯狂”的现状,,我们不得不反思,手机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是否淡漠了人际交往?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8分)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认为碑文上的“花”是按照“华”的古音而写的今字,仍应读huā,而不应读“华(huá奢侈、虚浮)实”的huá。按,这里说的不是五岳中的“华(huà)山”)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2
补充: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 5、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景象 )(3分)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观:观看
C.而人之所罕至焉 罕:少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名:说明情况 6、下列句中加粗的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3分)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险以远,则至者少 B.其孰能讥之乎? 及其所之既倦 C.然力不足者 何为其然也
D.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侣鱼虾而友麋鹿
A.连词,表并列,译为:并且。B.难道,表反问/代词,他们。C.转折连词,但是/代词,这样。D.转折连词,却/连词,表并列。
7、请简要概括本段中王安石关于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的条件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6分) 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具备“志”“力”、“物”。(1分)
“志”是前提,“力”是实现“志”的主观条件,“物”是实现“志”的客观条件 (2分) 达到目的的三个必要条件:“志”“物”“力”。三者之间是辨证关系,强调了“力”与“物”这两个客观条件的作用,又强调了“志”这个主观因素的关键作用,强调只要尽己之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亦可“无悔”、“无讥”。(3分) 8、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答:可是人们很少到那里,所以没有志气的人不能到达。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求学的人不可以不深入思考并且谨慎选取的缘故(原因)。
3
9、补写出下列语句中空缺的部分。(每空2分,共6分)
(1) _______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 (2)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猿猱欲度愁攀援。(《蜀道难》)
三、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花卿指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此诗因杜甫于花府听闻乐奏而作。
10:首句“丝管”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写出《兰亭集序》里用类似手法描写音乐的句子。(2分) 请写出《琵琶行》里用类似手法描写音乐的句子。
借代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11: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在构思方面是如何做到虚实结合的。(3分)
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致。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12、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3分)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各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12分)
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
4
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却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 小题1: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3分)
A.“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画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电脑时用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
B.“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
C.“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
D.“提笔忘字”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成为一种对美的享受。
小题2: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C )(3分)
A.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B.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
C.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
D.“提笔忘字”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样。
小题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 )(3分)
A.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
5
和评论。
B.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
C.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
D.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小题4:你有“提笔忘字”的经历吗?今后你想怎么做才能有效避免这种情况?(3分)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A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劝学》
要求:①角度自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④用规范汉字书写。
一类 (40~36分) 上 40~39 中 38~37 立意新颖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结构严谨 语言生动 说明:①不写题目扣2分;
②不足600字,每少50字扣2分;
下 37~36 上 35~31 二类 (35~24分) 中 30~27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下 27~24 上 23~19 三类 (24~0分) 中 18~10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空泛 结构混乱 语病较多 下 9~0 ③错别字每2个扣1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3分; ④卷面不整洁,字迹潦草,酌情扣分,并不能进入一类卷。
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