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要求。
五、基础混凝土工程
1、本工程基础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 2、施工要求
(1)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在混凝土浇筑前,将混凝土运输罐快速正转1分钟,再倒转卸灰。按规定对混凝土的塌落度进行抽查,如不满足要求立即退回。
(2)混凝土在运输、浇筑和间歇的全部时间必须符合规定,当超过时要按施工缝处理。
(3)在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应清理干净,对模板缝隙和孔洞堵严,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4)独立柱基础混凝土应分层连续进行,间歇时间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一般不超过2h,为保证钢筋位置正确,先浇一层5~10cm厚混凝土固定钢筋。台阶型基础每一台阶高度整体浇捣,每浇完一台阶停顿0.5h待其下沉,再浇上一层。分层下料,每层厚度为振动棒的有效振动长度。防止由于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吊帮的根部砂浆涌出等原因造成蜂窝、麻面或孔洞。浇筑混凝土时,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螺栓、预留孔洞和管有无走动情况,一经发现有变形、走动或位移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及时修整和加固模板,然后再继续浇筑。
(5)在浇筑竖向混凝土前先将底部填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当浇筑高度超过2m时,要使用串筒、溜管使混凝土下落。
(6)根据混凝土自然形成一个坡度的实际情况,在每个浇筑斜面层的上下各布置一道振捣器,并设两名专职人员负责,上面的一道布置在混凝土泄料处,保证上部混凝土的振实,下面一道振捣器布置在近坡脚处,确保下部混凝土的密实。随着混凝土浇筑向前推进,振捣器相应跟上,做到快插慢拔,插点要求均匀排列,逐步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
在浇注上层混凝土时,振捣棒要插入下层内50mm左右,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同时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
每一插点要掌握好振捣时间,过短不易密实,过长易引起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振捣时一般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沉降、不再出现气泡及表面泛出灰浆为准。
振捣器插点要均匀排列,采用“行列式”的次序移动,每次移动位置的距离要不
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
振捣棒距模板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0.5倍,且不能紧靠模板,尽量避开钢筋和预埋件。
在振捣过程中,将振捣器上下略有抽动,以使上下振动均匀,每点振捣时间在20~30s为宜,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振捣上一层时,要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浇注混凝土时,设两名钢筋工在浇注混凝土前修整钢筋,保证钢筋在浇注混凝土时位置正确,必要时在钢筋上搭设马道,减少作业人员踩踏钢筋。
当混凝土振捣完毕后,用2m大杠按设计标高进行找平,并随刮随拍打使混凝土沉实。然后用木抹子反复搓抹,提浆找平,使混凝土面层进一步的密实,最后在混凝土终凝前再抹压收浆一遍,避免因混凝土收缩而出现裂缝。
3、设备基础地脚螺栓孔的预埋:
(1)根据设备的类型以及基础的形式确定设备的地脚的预埋件,如转动机械设备必须采用地脚螺栓固定,则这种设备必须预留地脚螺栓孔;如果设备为垂直受力的静止设备,则地脚可采用平钢板加圆钢加强筋预埋件。设置预埋钢板的厚度、拉筋的直径、拉筋长度等需考虑设备的重量、动、静情况来设定。或按照设计施工图或安装图册中要求进行预制加工。
(2)预埋件加工好后,应敲去焊渣,除去铁锈,表面不得刷漆。
(3)将预制加工好的预埋件在浇注混凝土前按设计要求部位固定好,校对坐标和标高,找平找正,同时做好预检和隐检记录,请施工现场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一次浇注。
(4)预留地脚螺栓孔一般采用120×120×350(50 0)㎜的方木矗立在基础预制钢筋框内,按设计或设备底座螺栓孔的尺寸找平找正,然后将方木与钢筋框绑扎牢固。
(5)混凝土浇筑完成后8小时内,重新核对预埋件的坐标、标高及垂直度尺寸。然后将方木晃松至可以轻松拔出预埋坑洞为止,并将方木留置在坑洞内。
4、混凝土的养护
为了确保混凝土强度的增长和混凝土表面不产生裂缝,加强对混凝土自身的养护工作,采取浇水法、喷刷养护液的方法进行养护。底板浇注完后及时覆盖塑料布、麻袋片,浇水养护。浇注完混凝土后,拆模前及时浇水养护,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喷刷养护液。
5、混凝土工程为保证质量特定以下措施
(1)坚持人员培训制度,对管理人员,混凝土振捣人员进行质量技术操作安全等内容的培训,并且进行模拟实际考核。
(2)坚持打混凝土分班定岗制度,责任落实到人,并且做好浇筑混凝土施工日志,详细记录打混凝土情况。
(3)坚持混凝土上表面拉线找平,初凝后与终凝后木抹子二遍交活制度。 (4)加强对现场混凝土的质量检查制度,设制专人进行对混凝土塌落度进行检查,确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并且做好检查记录。
(5)混凝土试验取用的试块时应当有现场有资格的人员监督下进行取样,并及时养护保证试块与实际浇筑的质量一致。
(6)坚持以样板带路制度,以样板标准验活、收活、交活。
基础预埋示意图 已拔除木桩 的预留孔
(7)混凝土工程质量标准 项次 1 2 项 目 轴线位移 标高 层高 全高 3 截面 允许偏差 内控偏差 5 ±5 30 +8、-5 5 8 10 15 ±0~2 ±0~-5 10 ±5 用尺量 用2米靠尺、经纬仪吊线和尺量 用2米靠尺、塞尺 用2米靠尺、塞尺 用2米靠尺、塞尺 检查方法 用尺检查 用水平仪、尺量 4 5 6 垂直度 表面平整 埋件中心位移 ±0~2 5 5 8 7 预留孔洞中心位移 六、回填土施工 该工程基础回填土在基础、地梁混凝土工程结束并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 1、采用设计要求土质进行基础回填,回填土利用部分原土和买土回填。 2、回填土时分层进行,每层回填20—30cm,用蛙夯压密实后再回填上一层,夯实遍数为3—4遍均匀分布,不留间隙。
3、回填土平面顺序为按每个区相对两侧同时进行。 4、填土前要将坑内积水和杂物清除干净。 5、施工时保要证道路畅通。
6、基坑回填分层铺摊,厚度为200mm~250mm,采用蛙式打夯机从坑边按回形路线夯向中间,每层夯四遍,夯打时要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不得漏夯。分段填夯时,交接处应填成阶梯形,即夯实部分做出一个高100mm、宽500mm的台阶,然后虚铺土找平一起夯实。
每层回填完毕由试验人员按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定土的干密度,合格后进行上层的铺土夯实工作。
第四节 地上结构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