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级预防医学
③ 出生梅鼻儿,呈现马鞍鼻,锯齿形牙、间质性角膜炎 ④ 神经性耳聋等特殊体征
后天梅毒:接触传播,反复、潜伏、再发的过程。分为三期
① Ⅰ期(初期)梅毒:感染性极强,破环性小。感染后3周左右,局部出现无痛性硬下疳,多见
于外生殖器,渗出液中有大量苍白亚种螺旋体,一般4-8周后,常自愈。进入血液的螺旋体潜伏在体中
② Ⅱ期梅毒:苍白亚种螺旋体血症,全身皮肤、黏膜常有梅毒疹(扁平湿疣),全身淋巴结肿大。
在梅毒疹和淋巴结中,存在有大量苍白亚种螺旋体。可自然消退,常复发。
③ Ⅲ期(晚期)梅毒:感染性小,破坏性大。发生与感染2年以后,亦可长达10-15年的。病变
可波及全身组织和器官。基本损害为慢性肉芽肿,局部因动脉内膜炎所引起的缺血而使组织坏死。肝、脾和骨骼常被累及。若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可危及生命Ⅲ期梅毒损害也常进展和消退交替出现。
52. 对疑似梅毒患者,如何进行微生物学检查?
⑴检查螺旋体 取梅毒硬性下疳的渗出液,梅毒疹的渗出物或局部淋巴结的抽取夜,直接在暗视
野显微镜下检查或直接染色镜检。亦可将标本与荧光标记的梅毒螺旋体抗体结合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或用ELISA法检查。
⑵血清学检查:感染梅毒螺旋体后,除产生特异性抗体,还产生一种非特异性抗体,即反应素
①非螺旋体抗原实验:用正常牛心肌的心脂质作为抗原,测定患者血清中的反应素(抗脂质抗体),目前国际上通用VDRL试验和改良的RPR试验;②螺旋体抗原实验:采用Nichols 株梅毒螺旋体或重组蛋白作为抗原,测定病人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有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和基于重组梅毒螺旋体抗原的血清学方法
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