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部编版必修上册)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同步专练:赤壁赋 登泰山记(基础练)【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6 0:31:2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七单元

16 赤壁赋/登泰山记(基础练)

【基础知识·达标练习】

1.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顺流而东.也 B.舞.幽壑之潜蛟 C.方其破荆州,下.

江陵 D.歌.

窈窕之章 2.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七月既望. 西望.夏口 B.举酒属.客 举匏樽以相属. C.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纵一苇之所如. D.当.其南北分者 崖限当.

道者 3.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知不可乎骤.得 骤:多次 自京师乘.风雪 B.凌.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C.击空明兮溯.流光 溯:逆流而上 稍.见云中白若标樗蒲数十立者D.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危:端正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月出于.东山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

周郎者乎

乘:冒 居:居住 稍:稍微 烛:照

B.扣舷而歌之 侣鱼虾而友糜鹿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相与枕藉乎舟中 ..D.渺沧海之一粟 越长城之限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C.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

B.望美人兮天一方 ..D.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

6.下列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月出于东山之上 ②凌万顷之茫然 ③客有吹洞箫者 ④何为其然也 ⑤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⑥余所不至也 ⑦余始循以入 ⑧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⑨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A.①/②③⑤/④⑨/⑥/⑦/⑧ C.①/②③⑤⑧/④⑨/⑥/⑦

B.①/②③⑤/④/⑨⑥⑦/⑧ D.①/②③⑤⑧/④/⑨/⑥/⑦

7.下列对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号,又称别号、表号。一般用于

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尊敬。

B.古代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登泰山记》“望晚日照城郭”

一句中,“城郭”指城市。

C.在古代,人们常用晦,望、既望、朔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晦,月中叫望,

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朔。如姚翔《登泰山记》中的“戊申晦”,表明作者观看日出是在月初那一天。

D.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

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如“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从东山之上升起的月亮在夜空中缓缓移动的情形。

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现泛舟的快乐,(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任凭一叶扁舟随意漂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之后,舰船连绵、旗帜遮天的景象。

(4)苏轼《赤璧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箫声的幽怨,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由欢乐转入悲凉。

(5)苏轼《赤璧赋》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叹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赤壁赋》中表现了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其中表明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来观察天地万物,则万物时刻都在变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姚鼐《登泰山记》中写山顶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写作者在山顶远望所见的景色。

(9)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地展示了日出前风扬积雪、云雾弥漫的环境。

_____________”。(10)姚鼐《登泰山记》中写日出时云彩的色彩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下面的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潘多拉效应”。(不超过30个字)

苏轼和苏辙小时候非常顽皮,不肯读书。为了让他们喜欢上读书,他们的父亲苏洵想到了一个“怪招”。每当孩子们玩耍嬉戏的时候,他就躲在旮旯里读书,孩子们一来,他就故意把书藏起来。父亲“偷偷摸摸”“神神兮兮”的举动让孩子们好奇不已。他们猜想父亲一定是在读什么好书。他们满怀追根究底的欲念,趁父母不在家时,把父亲藏起来的书“偷”出来读。 日复一日,读书竟成了苏轼和苏辙的乐趣。苏轼、苏辙热爱读书,发奋学习,终于成为著名的文学家。这个典故与古希腊神话中潘多拉不顾宙斯禁止偏

(部编版必修上册)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同步专练:赤壁赋 登泰山记(基础练)【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p4x56uhwh6u75f0b3w102ra61x73m01dhf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