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实现内部会计控制的关键环节
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是保证业务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保证账面资产与实有资产定期核对,并揭示薄弱环节;保证企业经济活动依法、有效、有序地进行。为此企业应根据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建立一套实施控制的办法。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并建立多层次的会计控制体系。主要包括所有经营者的控制、财务总监控制和会计部门、会计人员控制。
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主要包括组织结构控制、授权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财务人员素质控制、内部报告控制和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控制。通过多方面的措施,切实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在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合理且具有独立性的前提下,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由内部审计部门来完成评价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效果是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
强化外部监督与约束机制。一是要发挥政府在建立内部会计控制方面的作用。在管理者内部会计控制观念较弱的情况下,应依靠政府的权威性,按照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并使之有效实施。要加大执行力度,对不能加强企业自身内部会计控制、违犯法律法规导致企业目标没有实现的,应依法追究管理者的责任。二是通过中介组织,依法独立审计,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评估,及时发现有失”公允”及其他不当的会计行为,对企业实施会计控制。[10]
(六)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内涵
企业经营和业务过程的会计控制,主要包括三个控制功能模块,即预算控制、责任控制和评价报告控制。它把业务活动的控制与企业的目标联系起来,经过系统的层层反
馈来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控制目标。
1.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是将企业的目标及其资源的配置以预算方式加以量化,并使之得以实现的企业内部控制活动。预算控制系统的功能主要表现在:
第一,预算控制是企业会计控制系统的一部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的管理方式。预算是对某企业在未来一段时期中有关经营活动的管理定量标准,它要对所有可能发生的交易进行总体的预测。
第二,预算是决策管理过程的一部分,它能够对决策权进行划分并进行相关的行为控制。在全面预算的基础上,进而形成公司各部门的责任控制主体,使各责任控制中心据此进行业务活动,而公司也据此对各部门的业绩进行衡量。
第三,预算还是一个业绩评价体系和业绩奖惩系统。预算为各层管理机构或各责任中心提供了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最基本标准。预算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控制、预算考评等环节构成。预算是从编制开始的,在销售预测的基础上从单项预算开始,将这些单项预算汇总和联系起来,便形成了完整的预算系统——总预算。
2.责任控制
责任会计是以企业内部的各个责任中心为会计主体,并能够对各责任中心进行控制和业绩考核的一种会计控制系统。通常,按照责任对象的特点和责任范围的大小,责任中心可分为成本、费用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等主要形式。责任会计系统担当会计事中控制的重任,具有承上启下的控制枢纽作用。责任会计控制系统具备以下功能:
以责任中心作为核算、控制及评价的基本单位,建立责任中心控制模式; 对责任中心的成本、费用、收入及利润等做到实时信息输出和信息查询,以便对经营过程进行实时及动态的控制;
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体现完全按用户需求制造的现代管理思想,增强企业适应市场与客户需求快速变化的能力;
在系统结构和技术方面,把分散在各个部门、各分支机构、各工厂的数据汇集到一起,并利用数据仓库的技术加以处理;
系统建立面向客户管理的销售模块和面向供应商管理的采购模块,并做到与中心控制模块的集成;
采用最先进的成本核算和控制方法——作业成本计算和控制。
3.业绩评价系统
业绩评价系统是运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学、财务学、数理统计学方法对企业或各责任中心一定经营期间内的生产经营状况、资本运营效益、经营者业绩等进行定量与定性的考核、分析,做出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业绩评价作为一个系统是由评价目标、评价对象、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报告五个基本要素构成,在会计循环中,业绩评价是一个重要环节。一方面,在财务活动、预算编制过程中,通过业绩评价信息的反馈及相应调控,随时发现和纠正实际业绩与预算的偏差,从而实现对财务经营活动过程的控制;另一方面,预算的编制、执行、评价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相互作用,周而复始地循环以实现对整个企业经营活动的最终控制。可计量的业绩评价的过程是将经过系统挑选和整理的数据与可计量的业绩评价指标相比较。该体系包括以下主要业绩评价指标:获利能力的计量指标,包括净销售利润率、销售毛利率、资产运用利润率、股东权益报酬率、总资本报酬率等;公司成长性的计量指标,包括销售额增长率、净收益增长率、每股盈余增长率等;其他非财务计量指标,包括人均创利增长、生产率的提高、市场份额增加、顾客服务质量提高、新产品开发、企业文化和企业在所处行业声誉提升等方面。控制评价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定期编制“成就报告”,即通过实际控制结果同可计量的评价指标进行对比,来评价控制过程的效果和效率。 [11]
(七)实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经济正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进,正在和世界经济接轨。高质量的财务会计信息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尤为重要。然而,我国部分企业、事业单位当前的会计造假行为严重,财务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各种违法乱纪现象愈演愈烈,严重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但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或者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内部会计控制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客观环境和单位内部会计活动以及经济管理的现状都迫切需要每一个单位建立和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是加强会计核算,抑制会计造假行为,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必然要求 。我国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受利益的驱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违规现象。要杜绝各种违法违纪现象,抑制各种会计造假行为,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要尽快建立和健全财经法规,严厉制止和打击各种造假行为,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各单位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同时,确保整个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另一方面,在各个单位要建立和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及时发现和制止单位内部的各种舞弊现象和会计造假行为,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
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是我国企业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 。内部会计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确保企业管理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使企业的产权关系清晰、权责明确、政企真正分开,就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财产、物资的核算、监督、保管等内部管理制度,处理好受托经济责任和利益分配关系。[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