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有效管理班级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教育者、组织者、领导者,他们的工作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着他们一生的生活道路。作为班主任该如何做,才能管理好班级,经过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在管理方面我总结以下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探讨。 一、爱心是走进学生心灵的法宝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是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模范班主任就是学生和家长心中的“五心级”班主任。“五心级”即爱心、责任心、宽容心、公平心和细心。
爱心是班主任走进学生心灵的法宝。这爱心包括对工作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热爱。对自己的工作有了爱才能产生工作的动力,才能在工作中倾注满腔热情,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班主任工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有了爱你才会舍得付出。
教师工作中存在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如何界定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给学生的定位是关心的对象、教育的对象和塑造的对象。教师给自己的定位,是做老师一定比学生要“高”。这个“高”是指高度,要以父辈、师长的定位来对待我们的学生,就能包容、理解、宽容我们的学生,否则就会对立、冲突、甚至是对抗。有了这个高度,不管学生怎么极端,你都能够谅解他,你要想的只是通过什么对策、途径去转化他、改变他,而不是去与学生博弈、斗智斗勇。
我认为在班级中,班主任也应如此定位,既是学生的“孩子王”、“大家长”,又是学生的挚友。用爱感化学生、教育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就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当然,对学生的热爱不是无原则地溺爱与迁就,而是严格要求,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真正做到严与爱的有机结合。作为班主任,面对一些突发性事件,面对学生的过失,切忌简单、粗暴、冲动的“热处理”,而应持克制、忍让、宽容的态度,以理智控制自己的言行。这就需要多一份“慈母心”。学生,在老师的眼中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
二、多一些关爱和鼓励、少一些指责和批评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所以要善待每一位学生,做好与每一位学生的沟通接触,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与学生“打成一片”。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进行因材施教。要注意对学生的语言分寸,多鼓励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做到你尊重他,他才会尊重你。这样才能搞好师生关系。
9月10日,这个特殊的节日—教师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一声声“老师教师节快乐”的祝福,一条条“老师教师节快乐”的短信,一份份别出心裁的小礼物……所有一切都承载着学生最真诚的祝福!我感受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幸福和伟大,付出的所有艰辛都是值得的。
三、洞察学生心理、塑造健全人格
班主任在尊重学生人格、塑造学生独立人格上的任务相当繁重和艰巨。学生进行人格塑造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学生往往对人格的理解具有片面性,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健康的心理是人的发展的中枢;是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催化剂。因此在教学实践和班主任工作中,要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及时了解当前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前提。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大课堂,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相互沟通,它能使师生在互动中产生潜在的积极影响,同时它还有利于班主任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件十分繁琐却又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它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培养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的重大问题,我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对此充满信心,倾注心血,则一定会有收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