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也许正是失去,才令我们完整。一个完美的人,在某种意义上说,也许是一个可怜的人,他永远无法体会到有所追求、有所希冀的感觉,他永远无法体会到爱他的人带给他某些他一直追求而得不到的东西的喜悦。
一个有勇气放弃他无法实现的梦想的人是完整的;一个能坚强地面对失去亲人的悲痛的人是完整的——因为他经历了最坏的遭遇,却成功地抵御了这种冲击。
生命不是上帝用于捕捉你的错误的陷阱。你不会因为一个错误而成为不合格的人。生命是一场球赛,最好的球队也有丢分的记录,最差的球队也有辉煌的一天。我们的目标是尽可能让自己得到的多于失去的。
当我们接受人的不完美时,当我们能为生命的继续运转而心存感激时,我们就能成就完整,而别的人却渴求完整——当他们为完美而困惑的时候。
如果我们能勇敢地去爱、去原谅,为别人的幸福慷慨地表达我们的欣慰,理智地珍惜环绕着自己的爱,那么,我们就能得到别的生命不曾获得的圆满。 1.请用我们熟知的一句格言来洤释文题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提倡“不必完美”,是否意味着我们就可以以此为借口而不去努力乃至放弃追求完美?作者对此是否有明确的态度?请用原文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中有哪些情况使你无法正确对待自己的过失?(至少列举3至5种情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引用的童话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仿照下面这句话,再写一个比喻句。
生命是一场球赛,最好的球队也有丢分的记录,最差的球队也有辉煌的一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思考:当你内心抱有“不必完美”的观点与标准去对己与待人时,你分别会获得怎样不同的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读书率下降是什么危机(薛涌)
①“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从1998年到2003年,我国识字者阅读率下降了8.7个百分点,2003年的国民阅读率仅为51.7%。
②一石激起千层浪,阅读率下降引起了各界人士的诸多评论,担忧者有之,思考者有之,斥责者有之,宽谅者也不乏其人。阅读率下降到底意味着什么?不读书使中国人丧失了什么呢?
③阅读是人类传递信息最有效的、不可替代的手段。因为通过阅读接受信息,最能体现信息接受者的主体性。
④读书时,速度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调节,有些段落可以反复琢磨,做笔记,甚至对之质疑、挑战。接受信息的过程和思想的过程可以充分地混合。这一点,大多数新媒体都不具有。比如DVD一放,就按照既定的速度走,信息的接受者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即使你可以按各种后退、重复、慢动作的键,但根本不可能像读书那样进退自如。这样的信息传送,常常是灌输式的,不具有阅读中的对话性。
⑤阅读的另一特点是个人性。阅读不是朗诵,是默读,不和别人分享。读者和书之间可以建立个人的关系。其他传媒大多有某种公共性,即使自己关起门来看电视,常常也感到四周有人。所以,阅读给个性化的信息传递创造了最大的自由。信息的接受者对所接受的信息有充分的个人解释权,最大限度地免除其他受众的影响。
⑥因此,一个人不读书,接受信息就常常是从众的、被动的、缺乏分析的。一个民族不读书,这个民族的文化就丧失了创造性、批判性,个人就会被群体所淹没。这里最有意思的就是读经。读经大概是我们近年来罕见的读书运动了。但读经是背书,把读书过程中思想的空间都去掉,学童要跟着记忆和琅琅读书声不停地往前走,就像跟着录音机走一样,失去了自己对这个过程的控制权。这和阅读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
⑦从这样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阅读率下降所代表的危机。我们目前的不少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还在依靠外资:人家给钱,给设计,我们照着样子做,出力气就行了。流水线如同一直往前走的DVD和录音带,劳动者只能被动跟进,当然没有质疑、批判和创造的空间。中国的一些白领也是规规矩矩、照本宣科,属于跟着别人走的阶层。阅读虽然是在接受信息,却是一种“跟着自己走”的信息处理活动。这对以保住自己的工作为满足的部分白领,当然是多余的。
⑧但当今是鼓励冒险、创新,让世界“跟着自己走”的时代。比尔·盖茨、GOOGLE的创建人,都是因为敢于让世界跟着自己走而出头的。目前美国30%的劳动力属于“创造阶级”,不是他们追工作,而是工作追他们:各种高技术公司,都要跑到这些人聚居的昂贵城市安营扎寨。因为离开了这些人的异想天开,企业就失去了动力,而这些人,是一定要阅读的。
⑨中国人是否阅读,将决定是世界跟着中国走,还是中国跟着世界走。 (选自《新京报》2004年12月20日,有改动) 1.文章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说说第③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答: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第⑦段中加着重号的“这样”指代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第⑧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试简要分析运用这种论证方法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5.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读了本文,请你拟写一则关于读书的宣传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