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
化 学 试 题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 35.5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乙醇汽油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B. 化妆品中添加甘油可以起到保湿作用 C. 有机高分子聚合物不能用于导电材料
D. 葡萄与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放在一起可以保鲜 【答案】C 【解析】
【详解】A选项,乙醇汽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以减少污染,故A正确; B选项,甘油丙三醇可以起到保湿作用,故B正确; C选项,聚乙炔膜属于导电高分子材料,故C错误;
D选项,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反应掉葡萄释放出的乙烯气体,起保鲜作用,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点睛】乙烯是水果催熟剂,与高锰酸钾反应,被高锰酸钾氧化。 2.某烯烃分子的结构简式为A. 2,2,4-三甲基-3-乙基-3-戊烯 C. 2,2,4-三甲基-3-乙基-2-戊烯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其名称为( )
B. 2,4,4-三甲基-3-乙基-2-戊烯 D. 2-甲基-3-叔丁基-2-戊烯
- 1 -
【答案】B 【解析】
【详解】烯烃分子结构简式为基-3-乙基-2-戊烯,故B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
B。
,系统命名法命名其名称为2,4,4-三甲
3.实验室提供的玻璃仪器有试管、导管、容量瓶、烧杯、酒精灯、表面皿、玻璃棒(非玻璃仪器任选),选用上述仪器能完成的实验是( ) A. 粗盐的提纯
C. 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答案】B 【解析】
【详解】A选项,粗盐的提纯需要用到漏斗,故A不符合题意;
B选项,制备乙酸乙酯需要用到试管、导管、酒精灯,故B符合题意;
C选项,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需要用到分液漏斗,故C不符合题意;
D选项,配制0.1mol·L-1的盐酸溶液,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
的B. 制备乙酸乙酯
B. 4s1
C. 3d54s1
D. 配制0.1mol·L-1的盐酸溶液
【点睛】有试管、导管和酒精灯三种玻璃仪器即可完成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如图)
4.某元素基态原子4s轨道上有1个电子,则该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不可能是( ) A. 3p64s1 【答案】A 【解析】
【详解】基态原子4s轨道上有1个电子,在s区域价电子排布式为4s1,在d区域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1,在ds区域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在p区域不存在4s轨道上有1个电子,故A
- 2 -
D. 3d104s1
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
5.Calanolide A是一种抗HIV药物,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Calanolide A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分子中有3个手性碳原子 B. 分子中有3种含氧官能团
C. 该物质既可发生消去反应又可发生加成反应 D. 1mol该物质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时消耗1molNaOH 【答案】D 【解析】
【详解】A选项,分子中有3个手性碳原子,手性碳原子用*标出,,故A正确,
不符合题意;
B选项,分子中有羟基、醚键、酯基3种含氧官能团,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选项,该物质含有羟基,且连羟基的碳相邻碳上有氢原子,能发生消去反应,含有碳碳双键、苯环可发生加成反应,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选项,该物质中含有酚酸酯,1mol该物质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时消耗2 molNaOH,故D错误,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D。
【点睛】手性碳原子是碳原子周围连的四个原子或原子团不相同为手性碳原子,1 mol酚酸酯消耗2mol氢氧化钠,1 mol羧酸酯消耗1mol氢氧化钠。
6.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为上述四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所组成的化合物。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B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五种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3 -
A. X、Y组成化合物的沸点一定比X、Z组成化合物的沸点低 B. 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弱酸 C. Y、Z组成的分子可能为非极性分子 D. W是所在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分析A相对原子质量为28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化合物,容易想到一氧化碳和乙烯,而B分子有18个电子的化合物,容易想到氯化氢、硫化氢、磷化氢、硅烷、乙烷、甲醇等,但要根据图中信息要发生反应容易想到A为乙烯,B为氯化氢,C为氯乙烷,D为水,E为甲醇,从而X、Y、Z、W分别为H、C、O、Cl。
【详解】A选项,C、H组成化合物为烃,当是固态烃的时候,沸点可能比H、O组成化合物的沸点高,故A错误;
B选项,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碳酸,它为弱酸,故B正确; C选项,Y、Z组成的分子二氧化碳为非极性分子,故C正确;
D选项,同周期从左到右半径逐渐减小,因此Cl是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7.利用反应CCl4+4Na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C(金刚石)属于原子晶体 B. 该反应利用了Na的强还原性
C. CCl4和C(金刚石)中C的杂化方式相同 D. NaCl晶体中每个Cl-周围有8个Na+ 【答案】D
C(金刚石)+4NaCl可实现人工合成金刚石。下列关于该反应
- 4 -
【解析】
【详解】A选项,C(金刚石)属于原子晶体,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选项,该反应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利用强还原性,四氯化碳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作氧化剂,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选项,CCl4中心原子碳价层电子对数为4,即为sp3杂化,C(金刚石)中C价层电子对数为4,即为sp3杂化,它们的杂化方式相同,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选项,根据氯化钠晶胞结构,NaCl晶体中每个Cl-周围有6个Na+,每个Na+周围有6个Cl
-
,故D错误,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D。
【点睛】氯化钠晶胞中每个Na+同时吸引6个Cl-,每个Cl-同时吸引6个Na+,每个Na+周围等距离的有12个Na+。
8.下列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A. A 【答案】A 【解析】
【详解】A选项,检验绿茶中是否含有酚类物质,向茶水中滴加FeCl3溶液,变紫色,则含有分类物质,故A正确,符合题意;
B选项,不能用pH试纸测定84消毒液的pH,因为84消毒液有漂白性,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选项,除去苯中混有的少量苯酚,滴加溴水,苯酚和溴水反应生成2,4,6—三溴苯酚与苯互
- 5 -
实验目的 检验绿茶中是否含有酚类物质 测定84消毒液的pH 除去苯中混有的少量苯酚 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 操作 向茶水中滴加FeCl3溶液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许84消毒液滴在pH试纸上 向苯和苯酚的混合物中滴加溴水,过滤后分液 向试管中依次加入浓硫酸、乙醇、乙酸和碎瓷片,加热 B. B C. C D. 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