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3:09:3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⑸在砾岩或砂岩中的张节理常常绕过砾石和粗砂粒,其破裂面凹凸不平。 ⑹张节理尾端变化或连接形式有树枝状,多级分叉状。

剪切理是由于剪应力超过岩石的抗剪强度而在岩体中产生地剪破裂面,具有以下特征: ⑴剪切理产状稳定,平面上沿走向和倾向延伸较远剖面上切割较深。 ⑵剪切理较平直光滑,有时具有因剪切滑动而留下的擦痕,当剪切理未被矿物质充填时是闭合的,如被充填,脉宽较为均匀,脉壁较为平直。 ⑶典型的剪切理常常组成共轭X型节理系。 ⑷主剪裂面常常由羽状微裂面组成。

⑸发育于砾岩和砂岩等岩石中的剪切理,一般都穿切砾石和砂粒等粒状物体。 ⑹各剪节理尾端变化或连续形式有:折尾、菱形结环和分叉。 2、试述同沉积断层的主要特点。

答:同沉积断层又称生长断层,是在沉积盆地形成发育的过程中,盆地不断下降,沉积不断进行,盆地外侧不断隆起的断层。主要发育于沉积盆地边缘。有以下特点:

⑴同沉积断层一般为走向正断层,在剖面上常呈上陡下缓的凹面向上的勺状或铲状。 ⑵上盘(即下降盘)地层明显增厚,这是同沉积断层最基本的特征和识别标志。

⑶断距随深度增大,地层时代愈老,断距愈大,因为断距是长期活动累积,所以任一标志层的断距都反映了这层之后断层活动引起的断距之和。

⑷常在上盘发育逆牵引构造,逆牵引一般构成背斜,与断层走向一致延伸,背斜顶点向深部逐渐偏移,偏移的轨迹与断层面大致平行。 3、纵弯褶皱作用。 答:岩层受到顺层挤压力作用而发生褶皱称为纵弯褶皱作用。地壳水平运动是造成这种作用的地址条件。

4、横弯褶皱作用。

答:岩层受到和层面垂直的外力作用而形成的褶皱,称为横弯褶皱作用 5、断层的识别标志。(P154) 答:

6、试述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及其构造意义。 7、试述倾斜岩层的露头界线形态的“V”法则。

答:倾斜岩层的露头界线横过沟谷或山脊时,均呈“V”字形态,根据岩层产状,地面坡向及坡度不同,“V”字形形态也有所不同,这种规律称为“V”字形法则。

⑴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一致。即在沟谷处,岩层界线的“V”字形尖端指向沟谷的上游,而穿越山脊时,“V”字形尖端则指向山脊的下坡;但岩层界线的弯曲度总是比等高线弯曲度小。

⑵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时,且岩层倾角大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成相反的方向弯曲。在沟谷中,“V”字形露头线尖端指向下游;在山脊上,则指向山脊上坡。 ⑶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时,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露头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同。但在沟谷中,岩层露头界线的“V”字形尖端指向上游,在山脊上,其“V”字形尖端则指向山脊下坡。

五、综合分析题

1、如下图,试判别褶皱的类型、断层的类型(组合命名法)、不整合的类型及不整合的形成时代。

30 30 10

D F

C 70 P C D J K

30 30 D C P C D 轴迹

2、如下图,试判别褶皱的类型、断层的类型(组合命名法)、不整合的类型及不整合的形成时代。 F P C 20 D C 60 P J 10 K 20 70 60 P C D C P 轴迹

3、如下图,试判别褶皱的类型、断层的类型(组合命名法)、不整合的类型及不整合的形成时代。 F

30 D C P 70 10

C D J K

30 80 70 D C P C D

4、绘制暮云岭地质地形图AB剖面。

A B

搜索更多关于: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的文档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pnx68epkb3uh255bmpz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