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八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文言文练习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3 13:45:4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4、文中引用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诗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人垦荒南亩的劳动的艰辛。 5、给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在括号里注音,在横线上释义。 D、“但使愿无违”是全诗的归结和主旨。“愿无违”是说诗人不怕劳动的艰辛,⑴如履平地( ) ⑵倏尔黄烟四起( ) ⑶不怕露水沾衣,只怕朝廷又要他去做官的思虑。 则一舸无迹( ) ⑷而僦赁看幕( ) (二)使至塞上 6、文章最后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观潮的人之多?作者以此来表现什么? 1、王维在本诗中用“ ”描绘出一幅意境雄浑、浩瀚壮 美的沙漠美景。 四、湖心亭看雪 1、给下面句中加横线的字在括号里注音,在横线上释义。 ⑴拥毳衣炉火( ) ⑵与余舟一芥( ) 2、西湖佳景,领略的人很多,可以说“前人之述备矣”。可本文又为何写得别有风神韵味呢?请说明原因。 3、舟子“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仿照示例,点评、品味下面⑴⑵句中加点的字。 示例:湖中人鸟声俱绝 点评:一个“绝”字传出了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 ⑴独往湖心亭看雪 点评: ⑵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点评: 五、诗四首 (一)归园田居(其三) 1、这首诗表明了作者怎样的生活志趣或理想? 2、试描绘“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所展现出的画面。 3、如何理解“但使愿无违”中的“愿”字的含义 4、下列关于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起得平淡,明白如话,好像一个老农娓娓道来,透露了诗人热爱农村劳动的心情。 B、三四两句写一早一晚:早起去除草,直到黄昏月出后才扛着锄头回家。截取两个片断,归纳一天劳动的苦辛,从“理荒秽”中可体现出来。 C、五六两句承上句而来,描绘了道路狭隘、草木丛生、夕露沾衣的画面,写诗

2、“征蓬”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 、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现出的画面。 (三)渡荆门送别 1 、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2、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尽”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这三个字好在何处。 3 、描绘“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现的画面。并简要分析句中“下”字

用得好在哪里? 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登岳阳楼(其一) 1、填空。 “ ”句中近景是帘旌;远景是 夕阳 。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迟落的夕阳,揭示着傍晚的安详。这富有诗情画意的情境,在诗中的作 用是: 2、“三年多难”是指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4、请你说说“白头吊古风霜里”一句中“风霜”的含义。

初中语文知识大全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三、读写链接

结合《石壕吏》中老妇人致词一段,运用想像来刻画石壕吏与老妇人形象,分别描绘他们的动作、语言和神态,200字左右。

品味欣赏,拓展延伸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人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注释:策通“册”;被通“披”;韩性:大学者;恬:心神安逸。)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辄.默记( ) 遂.为( ) 性卒.( ) 讪.笑( ) 2解释下边的字:

其: 初: 异: 还: 3翻译句子: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翻译:

4下列句子,括号内文字是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A(王冕)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B已而(王冕)复如初 C(韩性)学遂为通儒 D(王冕)即迎母入越城就养

5从这两段文字看,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21、桃花源记

一、1、shě , hu? , sha yǎn , qiān m? , yí , yāo , yì , jùn

2、髫 惋 缤 骥 诣 津 咸 着 3、A无人问津B世外桃源4、陶渊明、东晋《桃花源诗并序》序《陶渊明集》 5、(1)沿着;的;(2)繁多的样子;对??感到惊异(3)整齐的样子;类 (4)田间的小路、都(5)详细、全都;(6)到、往;于是(7)高兴的样子,计划;不久

6、(1)鲜艳美丽;指食物味道好;(2)妻和子女;妻子;(3)不要说,更不必说;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4)交错相通;各项运输和邮电事业的统称。 7、(1)做标志;标志(2)寻找,不久(3)听到的(事情);听说(4)他们(代桃源人);这件事

8、(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并怡然自乐。

(3)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4)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忘之,

9、(1)田间的小路交错相通,到处听到鸡闻狗叫的声音。 (2)老人和小孩,都非常高兴。

(3)率领妻子和子女、同县的人,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与外面的人隔绝。

(4)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5)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 二、

1、是为了增加故事的真实性;达到令人想往的目的。

2、这个描写充满了神秘色彩,令人好奇,为下文描写桃花源作铺垫。

3、陶渊明笔下的社会的确是理想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都各尽其能地劳动,老老少少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融洽而友好。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理想社会是无法实现的。

4、为桃花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他们一直过痛苦的生活而叹惋。 5、说明桃花源不是现实存在的,是虚构的社会。

6、“世外桃源”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三、略。(可适当运用环境描写,人物的不同描写方法) 22、短文两篇 一、

1、xīn tái rú dú shǔ fán yū zhu? xia xi

ǎn 2、D

3、(1)这(2)没有学问的人(3)多(4)洗涤(5)立(6)应当(7)使??劳累(8)奏乐的声音

4、A 5、D 6、(1)B(2)D 7、略

8、(1)《周元公集》、周敦颐、宋(2)唐、刘禹锡、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用韵(3)表、记

二、1、三个方面,从陋室的环境、陋室里的人及陋室里主人的活动三方面来描写的。

2、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引出陋室

3、(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惟吾德馨(4)何陋之有

4、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抱负

5、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6、如: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要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多阅读一些健康的书籍,开阔视野,陶冶自己的情操,不做低级无聊之事等/(围绕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方面来谈即可)

7、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濯清涟而不妖 8、以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来衬托莲花的种种美德 9、(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搜索更多关于: 八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文言文练习题 的文档
八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文言文练习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ptjg1aalv3j4lf875m0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