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C30 ; C. C35 ; D. C40 ;
2.预应力混凝土先张法构件中,混凝土预压前第一批预应力损失?l?应为( )。 A. B. C. D.
?l1??l2;
?l1??l2??l3 ;
?l1??l2??l3??l4 ; ?l1??l2??l3??l4??l5;
3.下列哪种方法可以减少预应力直线钢筋由于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l1( )。
A. 两次升温法; B. 采用超张拉; C. 增加台座长度; D. 采用两端张拉;
4.对于钢筋应力松弛引起的预应力的损失,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 应力松弛与时间有关系; B. 应力松弛与钢筋品种有关系;
C. 应力松弛与张拉控制应力的大小有关,张拉控制应力越大,松弛越小; D. 进行超张拉可以减少,应力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5.其他条件相同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延性比普通混凝土构件的延性( )。
A. 相同; B. 大些; C. 小些; D. 大很多;
6.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使用条件下,构件截面混凝土( )。
A. 不出现拉应力; B. 允许出现拉应力; C. 不出现压应力; D. 允许出现压应力; 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当采用钢绞线、钢丝、热处理钢筋做预应力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
A. C20 ; B. C30 ; C. C35 ; D. C40 ; 8.《规范》规定,预应力钢筋的张拉控制应力不宜超过规定的张拉控制应力限值,且不应小
于( )。 A.0.3fptk; B.0.4fptk; C.0.5fptk; D.0.6fptk;
9.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法构件中,混凝土预压前第一批预应力损失?l?应为( )。 A. B. C. D.
?l1??l2;
?l1??l2??l3 ;
?l1??l2??l3??l4 ; ?l1??l2??l3??l4??l5;
10.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预应力总损失值不应小于( )。
A.80N/mm; B.100N/mm; C.90N/mm; D.110N/mm;
11.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预应力总损失值不应小于( )。
A.80N/mm; B.100N/mm; C.90N/mm; D.110N/mm;
12.预应力轴心受拉构件,加载至混凝土预应力被抵消时,此时外荷载产生的轴向力为( )。
A.?PC?A0;
22222222B.?PC?A0; C.?PC?An; D.?PC?An;
第十章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1. B; 2. C; 3. C; 4. C; 5. C; 6. A; 7. D; 8. B; 9. A; 10. B; 11. A; 12. A;
选 择 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