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出台背景?事实上,不论刑讯逼供,还是威胁、暴力、引诱,虽然手段严重违法,但取得的证据有可能为真,也有可能为假。仅仅因为手段违法,就将证据排除,使其不能作为定案根据,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认为这样容易放纵犯罪。同时,中国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主要是由官员、社会知名人士组成,法律界的人并不多,他们多是站在普通民众的角度看问题,对证据规则也不是特别感兴趣。第一讲?出台背景???因此,证据规则的制定几乎变成了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三机关之间的博弈。概括来说,两个规定的出台,有两大背景很重要。背景之一:冤假错案频发背景之二:死刑案件的特殊情况第一讲出台背景背景之一:冤假错案频发;杜培武案、佘祥林案,特别是最近赵作海案的发生,是这两个文件出台的直接促因。这些冤假错案背后,几乎都存在刑讯逼供、违法取证的情况。通过媒体的报道可以发现,赵作海案中,不仅是他本人被刑讯逼供,连证人、甚至他的前妻等并非嫌疑人的当事人也都遭受刑讯逼供。解决刑讯逼供与违法取证问题,彻底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是这两个规定出台很重要的原因。第一讲出台背景背景之二:死刑案件的特殊情况;死刑是最严厉的刑罚。因为它涉及剥夺被告人的生命权的问题,因而,历来为政府、社会和各方面所重视和关注。我们法律工作者要从“尊重和保护人权”的宪法高度来认识其重要性。通过我们的工作,切实“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没有重生的可能。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对死刑案件的慎重,是法律工作者维护人权的一项崇高使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