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兰花开得奔放,落得决绝;③运用短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④表达了作者对白玉兰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①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②以本真之心去欣赏草木之美,人就会青春长驻;③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④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作用是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标题有独特之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可以从寓意含蓄深刻、制造悬念、引人深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方面去分析。然后结合本文分析,“倾听草木的呼吸”交待文章的写作对象“草木的呼吸”;点明写作内容“倾听草木的呼吸”;暗示文章的主旨;引起读者思考和阅读兴趣;运用拟人的修辞,表明对草木的关注、欣赏,产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2.试题分析:这类试题,不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思,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分析其深层意思即可得分。本句中的“小”是院子的空间小;“大”小院包含着丰富的人生。据此理解,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即可。 3.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表现的情境等。赏析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注意作者的情感)。本题可以从比喻修辞、化静为动和句式的使用等角度结合语境分析作答。“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花瓣舒展,花香浓烈;也可以从描写的方法的角度。“燃”运用了动作描写,突出白玉兰花开得奔放,落得决绝;也可以从遣词造句的角度赏析,运用短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表达了作者对白玉兰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本题考查学生对主旨的理解和把握。理解文章的主旨,可以通过作者叙述和描写的文字来理解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可以抓住文中作者发表感慨的语言句来理解,这些语句可在文题、文首、文尾处寻找,根据作者总结评述性的句子来理解概括文章的主旨。理解本文的主旨,要结合文中作者对“草木”的描写,重点阅读最后一段文字,抓住“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从而理解“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 8.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5G将给我们带来什么?
(1)用惯了4G再去用3G,会感觉网速就像蜗牛那么慢,GPRS就更难想象,多数人可能会崩溃。未来某一天,当5G真正到来,4G也会落得和3G一样的下场……科技行业总喜欢用“改变世界”来形容新技术,5G或许就是下一个会真正改变世界的技术。未来,在5G网络的支撑下,智能城市、远程手术、无人驾驶汽车和物联网等时髦概念将逐步成为现实。
(2)5G有哪些不同呢?
(3)首先,同3G和4G相比,5G速度更快,而且快得不是一星半点儿。专家认为,5G数据传输速度最终可以达到惊人的800Gbps,比目前测试的最新技术快100倍。三星公司曾在2013年宣布正在测试1Gbps运行的网络,记者当时激动地报道称,1Gbps意味着不到半分钟便可下载一部高清电影。而800Cpbs速度相当于1秒钟可以下载30部高清电影。
(4)其次,5G网络的容量将是巨大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约有70亿个网络连接,到2020年全球网络连接将达到1000亿个。5G网络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能承载1000亿个网络连接,这将为物联网的进一步铺开和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奠定重要基础。目前网络连接仍以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为主,但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智能设备的大规模商用,将带来大量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从而形成更广阔和开放的物联网世界。
(5)第三,5G网络的另一特点是稳定性高,不会断掉。专家预测,5G网络的可靠性相当于光纤连接,能够保证突然中断情况不再出现。这对安全至关重要,无论是远程手术,还是智能交通都要求网络不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6)另外,5G网络的时延只有百万分之一秒,这是人类所不能察觉的速度,比4G网络快了约50倍。 (7)未来5G的生活什么样?——万物互联。
(8)清晨醒来,卧室的灯和空调自动开启。你来到卫生间,洗脸水已自动调至适中的温度,数码牙刷记录并上传你的牙齿以及口腔的实时数据;戴上眼镜,妻子带着孩子正在上学的路上,通过眼镜片上的虚拟现实显示,孩子向你挥手说早安。你吃过早餐,遥控你的汽车自动开到门口接你,汽车带着你自动行驶在马路上,你在车上开启了视频会议……
(9)以上便是未来5G生活的场景。
(10)新型的5G“多址技术”可以将移动网络接入数量提高近百倍。目前我们的4G仅可以连接手机.等少量设备,而5G网络除了手机以外,还可以连接近百件设备,大到一辆车,小到一根针。
(11)汽车变成大“手机”接入网络,互不干扰自动行驶,优化道路交通,解放驾车的碎片化时间。在车内开视频会议、玩游戏皆可实现。同样,智能化生活方式已慢慢进入寻常百姓家。智能雨伞、水杯、餐具等已陆续面世。
(12)专家预测,万物互联了,“手机”的概念将会逐渐淡化。未来以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将呈现融合化、微型化和多元化发展趋势,移动智能终端的功能将与眼镜、手表等穿戴设备融合。 1.本文以“5G将给我们带来什么?”为题,有什么妙处?
2.第(3)段划线句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
3.新型的5G“多址技术”可以将移动网络接入数量提高近百倍。加点的“近”能否删掉?为什么? 4.通读全文,说说“5G”有哪些优点。 (1)________ (2)________
(3)稳定性高,不会突然中断。 (4)________
【答案】1.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设下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表明本文的说明对象及说明的主要内容。
2. 列数字 作比较 把5G和3G、4G的数据传输速度相比较,清晰准确地说明5G数据传输速度特别快的特点。
3.不能删去。“近”即“接近,还不到”,如果删去就说明新型的5G“多址技术”,已可以将移动网络接入数量提高百倍,和事实不符。“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4. (1)5G数据传输速度更快。 (2)容量将是巨大的。 (4)时延速度很快。 【解析】
1.本题考查说明文标题的作用。说明文标题的作用主要是点明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形式上的作用是新颖独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5G将给我们带来什么?”点明了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即5G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另外,形式上,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设下悬念,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第(3)段划线句子,“800Gbps”“100倍”等数字的运用,说明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同3G和4G相比,5G速度更快,而且快得不是一星半点儿”“比目前测试的最新技术快100倍”,将5G速度与3G、4G的速度作了对比,从而凸显出5G速度之快,因此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特点的把握能力,往往考查一些限制性词语,如“可能”“大概”“主要”“近”等词语,这些词语一般不能删除,如果删除就会改变句意,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了。答题时,先说明词语的意思及作用,再说明用了该词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说明删去后该句意思的改变,最后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本句中的“近”指“接近,还不到”,起限制作用,句意是“新型的5G‘多址技术’可以将移动网络接入数量提高接近百倍”,指还不到百倍,如果删去,则表示“新型的5G‘多址技术’已可以将移动网络接入数量提高百倍”,与事实不相符。最后一定不要忘了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通读全文,找到相关答题区域,结合关键句子回答。根据第(2)段的提示句“5G有哪些不同呢”,抓住第(3)(4)(5)(6)段的中心句回答即可。“同3G和4G相比,5G速度更快,而且快得不是一星半点儿”“其次,5G网络的容量将是巨大的”“第三,5G网络的另一特点是稳定性高,不会断掉”“另外,5G网络的时延只有百万分之一秒”。最后精炼的整合答案即可。 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①老舍先生是我毕生最喜爱的作家之一,我对他怀有崇高的敬意。
②但是,我认识老舍先生却完全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三十年代初,我离开了高中,到清华大学来念书。当时老舍先生正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济南是我的老家,每年暑假我都回去。李长之是济南人,他是
我的唯一的一个小学到大学“三连贯”的同学。有一年暑假,他告诉我,他要在家里请老舍先生吃饭,要我作陪。在旧社会,大学教授架子一般都非常大,他们与大学生之间宛然是两个阶级。要我陪大学教授吃饭,我真有点受宠若惊。及至见到老舍先生,他却全然不是我心目中的那种大学教授。他谈吐自然,蔼然可亲,一点架子也没有,特别是他那一口地道的京腔,铿锵有致,听他说话,简直就像是听音乐,是一种享受。从那以后,我们就算是认识了。
③我现在已经记不清楚我们重逢时的情景。但是我却清晰地记得五十年代初期召开的一次汉语规范化会议时的情景。当时语言学界的知名人士,以及曲艺界的名人,都被邀请参加,其中有侯宝林、马增芬姊妹等等。老舍先生、叶圣陶先生、罗常培先生、吕叔湘先生、黎锦熙先生等等都参加了。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语言学界的第一次盛会。当时还没有达到会议成灾的程度,因此大家的兴致都很高,会上的气氛也十分亲切融洽。
④有一天中午,老舍先生忽然建议,要请大家吃一顿地道的北京饭。大家都知道,老舍先生是地道的北京人,他讲的地道的北京饭一定会是非常地道的,都欣然答应。老舍先生对北京人民生活之熟悉,是众所周知的。有人戏称他为“北京土地”。结交的朋友,三教九流都有。他能一个人坐在大酒缸旁,同洋车夫、旧警察等旧社会的“下等人”,开怀畅饮,亲密无间,宛如亲朋旧友,谁也感觉不到他是大作家、名教授、留洋的学士。能做到这一步的,并世作家中没有第二人。这样一位老北京想请大家吃北京饭,大家的兴致哪能不高涨起来呢?商议的结果是到西四砂锅居去吃白煮肉,当然是老舍先生做东。他同饭馆的经理一直到小伙计都是好朋友,因此饭菜极佳,服务周到。大家尽兴地饱餐了一顿。虽然是一顿简单的饭,然而却令人毕生难忘。当时参加宴会今天还健在的叶老、吕先生大概还都记得这-一顿饭吧。
⑤还有一件小事,也必须在这里提一提。忘记了是哪一年了,反正我还住在城里翠花胡同没有搬出城外。有一天,我到东安市场北门对门的一家著名的理发馆里去理发,猛然瞥见老舍先生也在那里,正躺在椅子上,下巴上白糊糊的一团肥皂泡沫,正让理发师刮脸。这不是谈话的好时机,只寒暄了几句,就什么也不说了。等我坐在椅子上时,从镜子里看到他跟我打招呼,告别,看到他的身影走出门去。我理完发要付钱时,理发师说:老含先生已经替我付过了。这样芝麻綠豆的小事殊不足以见老舍先生的精神;但是,难道也不足以见他这种细心体贴人的心情吗?
⑥老舍先生的道德文章,光如日月,巍如山斗,用不着我来细加评论,我也没有那个能力。我现在写的都是一些小事。然而小中见大,于琐细中见精神,于平凡中见伟大,豹窥一斑,鼎尝一脔(luán,切成块的肉),不也是老舍先生整个人格的一个缩影吗?
(本文节选自《季羡林谈师友》略有改动) 1.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选取的都是老舍先生的小事,因为小事更能以小见大来表现老舍先生的优良品质。
B.第④段中加点的词语“地道”是真正的,纯粹的意思。有人戏称他为‘北京土地’,这句话表明老舍先生与老百姓打成一片、没架子,又熟悉北京、热爱北京的特点。 C.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老舍先生的敬重和爱戴之情。
相关推荐: